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10时,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介绍生态强省建设有关情况。
文字直播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9月21日10时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介绍生态强省建设情况,省发改委副主任高巍、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孙永堂、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夏季、省林草局副局长祁永辉、省能源局副局长杨庆明一同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贾鹏锋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贾鹏锋:
今年9月26日是第二个“吉林生态日”,省委、省政府将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推进大会,总结一年来生态强省建设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我们今天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先生,代表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一年来生态强省建设情况,共同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省发改委副主任高巍先生、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孙永堂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夏季先生、省林草局副局长祁永辉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长杨庆明先生,他们将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韩良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韩良:
2021年7月,省委作出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查干湖的9月26日设立为“吉林生态日”的决定。同年,首个“吉林生态日”当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强省建设大会,系统安排部署生态强省工作。今年,我们即将迎来第二个“吉林生态日”,省委、省政府将在9月26日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推进大会,部署下步工作安排。今天,我代表省生态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大家通报一下生态强省建设的工作成效。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以生态强省建设为引领,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省级层面围绕“3+1”体系,先后出台了18项重要文件及系列行动方案,启动实施了27个重大项目。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生态强市、强区实施方案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谋划实施了211个重点工程。省、市两级生态强省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清单体系、施工图体系等基本构建完成,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态强省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聚焦“双碳”目标,深入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全链条推进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流通。
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红旗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吉化120万吨乙烯系列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绿色农业全面推广,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东、西“双线”遥相呼应,“冰雪”“避暑”双业并举,“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强大市场号召力。
绿色能源体系加速构建。加速打造国家松辽新能源基地核心区,加快推进“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项目,“陆上风光三峡”1257.77万千瓦装机并网发电,“山水蓄能三峡”全面启动。新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2个,其中,三一通榆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个项目建成投运,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等13个项目扎实推进。
绿色流通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今年1-8月,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8.6%。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和绿色公共交通工程,累计建设专用、公用充电桩5160个、换电站47座,更换新能源公交车417台。
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完成117家燃煤供热企业达标整治,长春、吉林、白山成功申报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1.3%。严格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多渠道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有效遏制,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同比下降77%。今年1-8月,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再创新高,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月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8月,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统筹实施“三水共治”,以“两河一湖”为重点,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治理,辽河流域稳定消除劣五类,饮马河流域水质大幅改善,查干湖水生态环境全面恢复。西部河湖连通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大水网”建设全面启动,万里绿水长廊加快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不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8月底,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9%,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比2.8%,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进四平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建设,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严格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9.9%和100%。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长春、吉林被确定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以来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万户。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达到94.93%。
三、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两屏两廊”生态安全格局。
自然生态功能保持稳定。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启动“林草湿”连通工程。有序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167个,总面积达到319.2万公顷。不断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整治率达到98.99%。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开展清山清套清网和候鸟护飞专项行动,越来越多的野生旗舰物种在吉林安家。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持续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序推进长春艾仕得和松原石化2户企业搬迁改造,一年来,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夯实。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全面实施,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深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第二轮省级督察全面启动,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环境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生态环保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入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社会共治作用持续彰显。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生态环境宣传活动,采取线上“云”参观形式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展现出强大合力和积极作用。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发挥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加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贾鹏锋:
感谢韩良先生。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香港商报记者:
为加快生态强省建设,请问省发改部门对生态环保项目有哪些具体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措施?
高巍:
建设生态强省是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选择,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发展改革部门作为项目审批和向国家争取资金的主要部门,始终坚持将实施生态环保项目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督促指导各地做好项目服务和资金申报有关工作。
项目审批服务方面,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委已将大部分生态环保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市县,对于需省级层面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省发改委依托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线上“不见面”审批和备案,并持续缩短审批时限,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多次组织召开线上专家评审会,确保不因疫情影响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方面,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对项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省发改委指导各地围绕国家年度重点支持方向谋划储备生态环保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1年以来,省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9.98亿元,支持长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污水处理等一批污染治理、节能减碳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会同财政部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9.8亿元,为长春市五大污水处理系统“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南关区垃圾转运服务中心等40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债券支持。通过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引导带动作用,推进生态环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行,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处理短板弱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
与此同时,省发改委贯彻落实生态强省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牵头推动红旗新能源整车、吉林石化转型升级、奥迪一汽新能源整车等一批立省强省标志性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制定了《吉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将“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全省能耗强度持续降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精准对标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等支持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成熟度高的生态环保项目,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助力生态强省建设。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推动生态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实际行动迎接第二个“吉林生态日”到来。
经济日报记者:
水是生态之基,河湖是大地“血脉”。请问围绕生态强省建设,水利部门在做好“水文章”、强化水支撑方面都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孙永堂:
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强省建设部署,着力从河湖治理、水系连通、节水固土等方面发力,为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吉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做出水利贡献、提供水利支撑。
大家可以去看看,如今的西部地区绿意更加盎然,珍稀鸟类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一是聚焦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全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万里绿水长廊是支撑吉林生态强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我省做活“绿水”文章、盘活“绿水”红利、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环境需求的重要举措。我们聚焦“安全水廊、生态画廊、文化游廊、发展走廊”的绿水长廊建设目标,在先行开展省级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强化指导支持和奖惩激励,推动全省各地全面谋划推进绿水长廊建设。一年来,共完成投资38.06亿元,全省新建和改善提升绿水长廊820.3公里。同时,我们还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并不断向农村河湖延伸,使河湖面貌得到持续改善。此外,我们把保障河湖生态基流摆在突出位置,对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等重点流域开展枯水期生态补水,去年以来累计补水7.34亿立方米,有效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经过不懈努力,我省越来越多的河湖实现了向碧水清幽、岸绿景美的蜕变,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美丽幸福河。
二是聚焦吉林水网建设,全力加快水系互联互通。我省水资源的基本现状是东部多、中西部少,空间分布不够均衡。我们在统筹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西部河湖连通等已建或在建水网工程基础上,初步谋划构建了“两纵四横”吉林水网,作为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我省水生态系统质量、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性工程。今年8月31日,全省召开了“大水网”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吹响大水网建设号角,河湖互济、纵横交错、丰枯调蓄、全域统筹的大水网正在吉林大地徐徐铺开。特别是作为“大水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实现连通203个湖泡,推动西部地区湖泡湿地面积恢复至4891平方公里,大家可以去看看,如今的西部地区绿意更加盎然,珍稀鸟类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是聚焦节水固土工程建设,全力巩固和强化我省生态优势。我们把节水作为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减少污水排放的治本之策,严格管控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去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0.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8.8立方米、同比下降9.8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5立方米、同比下降12.22%,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我们着力强化水土保持,累计下达资金3.3亿元,治理侵蚀沟6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平方公里,通过固土保水、涵养河湖水源等措施,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和黑土地保卫战贡献力量。
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统将紧盯“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不断为吉林生态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吉林网记者:
林草部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建设主力军,在推进生态强省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责。请问过去一年,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祁永辉:
过去一年,省林草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目标,充分发挥林草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强省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
一是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行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开展第三个绿美吉林行动,今年完成造林绿化22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0.5%;公路铁路河流绿化2109公里,占计划任务的210.9%;村屯绿化美化1386个,占计划任务138.6%。
二是强力推进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建设。重点实施7大工程,已下达投资29.6亿元。支持通榆、大安、敦化等9个地方打造5000万元以上示范项目,已完成造林绿化11.8万亩,草原和湿地修复项目正在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将辽源市、白城市两个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作为林草湿生态连通样板工程统筹推进,已完成造林绿化8.5万亩。
三是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以“组织、责任、制度、目标”四大体系建设为基本任务。建立完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全省设立五级林长16521名、省市县乡级林长办1115个。共划分管护网格26815个、落实网格长22645名、巡护员32318名、配置一林一警5049名。全面建立了林长巡林、督查督办、会议、考核、信息公示、信息通报和档案管理等基础制度加配套制度的“7+X”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了近期、中期、远期不同阶段的目标体系。截至8月底,市县两级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90份、巡林调研678次,有效解决影响林草建设发展的问题66个,为全面建设生态强省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巩固提升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力度、引领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贡献林草力量。
吉林日报记者: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请问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下步工作安排是什么?
夏季:
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保护黑土地、建好大粮仓,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一是法治体系持续强化。颁布全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后,又立法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每年7月22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二是工作体系持续加强。省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农村部门组建黑土地保护专职机构。三是政策体系持续健全。密集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四是科技支撑持续强化。率先与中国科学院签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和一批示范点。五是推广面积持续扩大。总结推广“梨树模式”,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推广面积达到3283万亩。六是舆论影响持续提升。连续两年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激励和鞭策社会各界“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黑土地”。可以说,黑土地的保护和土壤的改善客观上保证了粮食的稳产和增产,到去年底,吉林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达到807.84亿斤,增长6.21%,居全国前十大产粮大省第一位;净增量47.24亿斤,居全国第二位;储备调出量3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三位;单产941.3斤/亩,居全国第四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吉林贡献。
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全力抓好以下4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攻关。着力强化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实施好“百千万”示范引领行动,加速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加快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强化信息手段应用,固化保护措施地理坐标,动态展现保护成果,为精准决策、精准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三是完成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统筹各部门力量,切实做好“三普”试点工作,确保12月底前完成年度普查任务。四是大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全力抓好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
央广网记者:
打造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对于建设生态强省至关重要,请能源部门介绍一下当前“陆上风光三峡”的建设情况?
杨庆明:
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我省建设生态强省决定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已于去年10月全面启动建设,主要是依托西部风光资源,以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支撑,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主体区域包括白城、松原两市全部及四平双辽市,涵盖3个市、11个县(市、区),幅员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是国家松辽新能源保障基地的核心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新能源装机1257.77万千瓦,其中风电877.1万千瓦,光伏发电380.67万千瓦。下一步,为按期实现“陆上风光三峡”发展目标,破解消纳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将采取“内引、外通、抽蓄、强网”等主要措施,推动我省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引”,即通过“绿电”优势进行招商引资,扩大用电增量,提升省内自身消纳能力。“外通”,即借助鲁固直流以及正在推进的“吉电入京”特高压外送通道将电力送出省外。“抽蓄”,即充分发挥东部山区丰富水利资源优势,推进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工程,打造东北电网应急调峰保障基地,构建“山水蓄能三峡”。“强网”,即完善我省电网架构,提升电网汇集和送出能力,协调电网保证电网送出工程与风光发电项目进度相匹配,实现风光发电项目与送出工程同步规划、核准、建设、投运,为国家松辽新能源保障基地发展提供支撑。
凤凰网记者:
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坚定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在秋收即将到来之际,请问我省是如何布置相关工作的?
韩良:
我省从去年开始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并将其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一项标志性举措,在生态强省建设大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一年的推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吉林省的空气质量已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今年8月30日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省委书记景俊海专门提出,秸秆全域禁烧要坚决抓好,保持“三个不变”,秸秆全域禁烧政策不变、对违规焚烧秸秆打击力度不变、对产生火点地区的追责力度不变,切实巩固扩大禁烧成果。省政府超前安排部署,8月中旬组织召开了全省秸秆全域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会上,副省长韩福春从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增强工作紧迫感、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等三个维度,就秸秆离田、禁烧监管、“五化”利用、主体责任等四个方面,对2022年度秸秆全域禁烧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也组织本系统召开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部署会,组织各地全力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贾鹏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