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W30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林议〔2025〕2号
冯江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吉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对策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系统化病原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特别是《生物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局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摆在重要位置,连续多年纳入局重点工作内容,加强疫源疫病监测站管理,按要求组织开展日常监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按时填报监测信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推动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下一步,我局将以现有监测防控力量为基础,强化技术保障和能力提升,进一步推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一是提升主动监测预警能力。依托省林科院现有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省疫源疫病初检实验室建设,根据不同区域野生动物分布特点,以野猪非洲猪瘟、禽流感为防控重点,并对《建议》提出的蝙蝠、候鸟和蜱虫等疫源野生动物开展样品采集和检测鉴定,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病原体的监测和预警力度。二是建立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专家库,必要时开展联合趋势会商,加强重点疫病的趋势预测和风险研判,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三是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把疫源疫病监测人员培训纳入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训内容,争取每年组织一次全省范围的监测人员培训,指导各国家级监测站加强一线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强省建设部署要求,我局切实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常态化组织开展清山清套和候鸟护飞行动,连续多年开展“清风”“网盾”等专项行动,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生境安全。东北虎豹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长,栖息生境得到持续改善和恢复。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类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一是加强人兽冲突防范。在虎豹等大型野生动物分布区域建设人兽冲突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智能化监测预警手段,减少人兽冲突风险。二是加大清山清套力度。常态化组织开展清山清套活动,落实网格化保护管理责任,全面清理猎套等非法猎捕工具,加大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干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生境安全。三是指导推进重要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指导莫莫格、向海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开展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候鸟迁徙通道保护与建设,不断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适宜栖息空间。
三、关于科研支持与跨学科合作的建议
在强化疫源疫病防控科技支撑方面,我局加强与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军事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国家组织的重点野生动物疫病主动监测预警工作,每年按时完成相关疫源野生动物样品采集任务。同时,加大自主科研投入力度,依托省林科院建立疫源疫病初检实验室,填补了我省林草系统野生动物疫病检测能力空白,进一步提升了野生动物疫情防控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发挥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推动省内科研院所在野生动物疫病方面与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我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技水平。
四、关于公众教育与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议
在公众教育与应急响应机制方面,我局注重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通过发放宣传海报、知识宣讲等方式推动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常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根据防控工作需要,适时修改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响应预案。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公众教育,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应急响应能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常识宣传力度,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组织各级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宣传,鼓励社会公众单位、个人参与疫源疫病防控,提高公众防控意识。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国家工作防控精神,适时修订全省野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各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根据防控工作实际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防控能力。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支持,欢迎您再次提出宝贵建议。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