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规划年报>行业年报

吉林省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度公报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吉林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强化领导,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林草重大生态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构建,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原真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整体跃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回应广大群众关切,特发布本公报。

  一、林草生物多样性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幅员面积18.74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地理生态区位独特,自然条件优越,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东部长白山区,茫茫林海,层峦叠嶂,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西部松嫩平原地域辽阔,湖泡星罗棋布,是我国重要湿地和草原分布区。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1.森林资源。全省林地面积883.09万公顷,森林(有林地)面积836.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27%。全省活立木总蓄积10.93亿立方米,有林地蓄积10.91亿立方米。

  2.草原资源。全省草原面积67.5万公顷,综合植被盖度72.15%。其中天然草原面积16.6万公顷,人工草地面积1.1万公顷,其他草地面积49.8万公顷。全省60个县(市、区)均有不同分布,集中分布主要在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的双辽市,占全省草原面积85 %。

  3.湿地资源。全省全口径湿地面积82.4万公顷,主要类型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全省湿地保护率45.22%。集中分布主要在白城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个地区,占全省湿地面积59 %。

  (二)林草物种多样性

  1.野生植物物种。吉林省共有高等植物2200余种。我省有分布的由林草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23种,包括东北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朝鲜崖柏、红松、长白松、黄檗、水曲柳、对开蕨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2种。

  2.野生动物物种。吉林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96种,其中两栖类14种、爬行类17种、鸟类380种、兽类85种。我省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24种,包括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黑熊、棕熊、赤狐、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8种。

  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吉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147种,占全国1010种的14.55%,其中我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24种占全国686种的18.08%,我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23种占全国324种的7.1%。

  二、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举措

  (一)全省全面铺开林长制。组织召开省级林长会议,总林长景俊海书记、韩俊省长作出安排部署。16位省级林长分片负责抓督导,市级林长靠前指挥抓统筹,县级林长落图落地抓施工,乡级林长林间地头抓落实,村级林长细致入微抓末端,形成“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全面落实。

  (二)持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引领,制定出台一系列造林绿化支持扶持政策,全面推进“绿满山川”森林植被恢复、“林廊环绕”防护林建设、“水草相依”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城乡一体”绿化美化等重大生态工程。全省共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29.6亿元,完成生态修复366.7万亩,超出年度任务37.3%。

  (三)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林草碳汇调查监测工作,科学划定国家级公益林、重要湿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为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林草资源提供基础支撑。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依据国家规则,合理处置保护地内稳定耕地、重大项目等矛盾冲突问题,配合完成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松嫩鹤乡、长白山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方案,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常态化开展清山清套清网、候鸟护飞等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持续加大对东北虎豹、东北红豆杉等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2022年全省监测发现中华秋沙鸭近600只,比2018年调查到的348只增长了近1倍。

  (四)稳妥有序推进林草重大改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扎实推进,配合国家林草局完成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现地勘界、矛盾冲突调处等工作,成功举办珲春、汪清虎豹节等专题宣传活动,虎豹栖息环境持续向好,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公园区域外多地发现虎豹踪迹,东北虎、豹从试点前的27只、42只增长到50只、60只以上。国有林场林区转型步伐加快,投入资金5.06亿元,建设现代化林场试点16个;整合资金1.55亿元,支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康养和林下种植养殖项目25个。

  (五)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发布森林草原防火总林长令,制定疫情防控下防火工作方案,动态调整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开展线上火灾应急处置演练,突出“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督导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创造年度“零火灾”历史佳绩,成功实现全省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不断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制定《吉林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十四五”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完成染疫松树和枯黄枯死松树处置,成功撤销东辽县渭津镇和梅河口市小杨乡两个美国白蛾疫点。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和普查,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80万亩,完成360个踏查点、240个标准地的外业调查,形成初步普查成果。

  (六)加快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编制《长白山国家森林步道(吉林段)总体建设规划》,选取长春莲花山、蛟河市、通化县和黄泥河林业局等单位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做精长白山北坡、向海、龙湾等重要旅游景点,以规划为引领,全面优化功能分区、项目布局。制定《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红松果(兼用)林、特色经济林、林下中药材、绿色菌菜、特色经济动物养殖以及长白山矿泉水等产业优势集中区,推动林草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积极应对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东部以森林资源质量提升为主、中部以防护林带建设为重点、西部以退化草原湿地治理恢复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林草湿生态连通、天然林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着力增强生态功能,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着力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全面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持续高效的林草湿生态体系,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吉林。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