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直属单位>吉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每周科普

猕猴

  猕猴别称猢猴、黄猴、沐猴、恒河猴、老青猴、广西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

  猕猴集群生活,猕猴往往数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中。它们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招唤猴群迅速转移。如果情况紧急,猕猴凭借它们攀崖越险的熟练本领,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性情躁动时爱举石掷人。

  在现实生活中,每群猴子都有猴王。猴王的产生,是从众多优秀的雄猴中“竞选”而来。因此,猴王的尾巴往往翘得老高,以显示它尊贵的身份,而其他猴子则是不敢随便翘尾巴的。与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猴王也是每4年一“换届”,也可以连任。猴子的王位,是强者之间通过激烈的拼搏、打斗而产生的。当每届猴王任期快满时,那些觉得有竞争实力的雄猴便跃跃欲试,当着猴王的面翘尾巴,向猴王挑战,随之与猴王厮打,若打败猴王,再与其他挑战者比拼,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最后的获胜者便是新一届猴王。那些败下阵来的猴子,一个个鲜血淋淋,残肢瘸腿。被赶下台的猴王,往往会被驱逐出猴群,成为一只孤猴而四处流浪,由此可见猴王竞争中的残酷。猴子们之所以拼命争夺王位,是因为猴王在猴群中享有特权。猴王在位期间很是威风,众猴必须听命于猴王,不得违抗,有好吃的东西,总要让猴王先吃。猴王不仅多吃多占,而且享有“一夫多妻”的特权,大多成年的母猴都是它的“王妃”,所以猴王都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形状像人,眼如悉胡,两颊塌陷有颊囊,是藏食物之处。屁股没有毛而尾短。能立起来走。咯咯的声音如咳嗽一般。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后多在山涧洗浴。

  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在医学方面,猕猴的应用包括如下几方面:传染病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营养代谢研究、行为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研究、老年病研究、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肿瘤学和环保研究。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