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火鸡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鸟类,那么它究竟是不是“鸡”的一种呢?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动物学角度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它们只是“鹤鸵”(双垂鹤鸵),跟“鸡”并没有什么关系。
此外,鹤鸵无论雄雌都有显著的角质盔,而鸡类的冠通常在雄性表现明显,雌性的冠不显著。鹤鸵是大型走禽,它们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翼退化,羽毛不发达(羽枝上无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没有飞翔能力而善于快速行走。
世界的四种大型走禽中,非洲鸵鸟、澳洲鸸鹋、美洲鸵鸟都性情温和,唯独鹤鸵,性情孤僻、凶猛好斗。最危险的在于它们的脚趾。鹤鸵足具3趾,其中内趾特化成长而尖利的爪,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杀机毕现!
从文化角度
鹤鸵又叫“食火鸡”,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此亦是鸟也,能食物所不能食者。按李延寿《后魏书》云︰波斯国有鸟,形如驼,能飞不高,食草与肉,亦啖火,日行七百里。费信《星槎胜览》云︰竹步国、阿丹国俱出驼蹄鸡,高者六七尺,其蹄如驼。郑晓《吾学编》云︰洪武初,三佛齐国贡火鸡,大于鹤,长三四尺,颈、足亦似鹤,锐嘴软红冠,毛色如青羊,足二指,利爪,能伤人腹致死,食火炭。……诸书所记稍有不同,实皆一物也。
鹤鸵,俗名“食火鸡”。从古人对鹤鸵的命名,不难看出倾向于认为它们是“鸡”的一种。也许是因为鹤鸵和鸡在体态和行为上的确有几分相像。也许从严格的现代动物学角度来看它并不是“鸡”的一种,但是从广义的文化角度来看,它也许可以算作一种另类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