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孙守意,李晟,李春源
一、 项目概况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国家木材资源储备,实现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切合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
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划布局,正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利用银行贷款,通过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培育以桢楠、红豆杉为主的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加快推进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致富增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储备木材蓄积1257629.3立方米(出材880340.5立方米,木材价值27077.1万元)。项目期内,可累计出材611202.3立方米,其中:小径级材45632.6立方米、中径级材281668.4立方米、大径级材283901.3立方米,累计木材收入70384.1万元;林下种植方竹14730亩,可累计生产方竹鲜笋58109.85吨,累计收入将达到46487.88万元。
二、成果特点
1、项目创新点多、开创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多项首次
项目的森林培育模式设计为国内同类型首创。项目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特点,确定了2种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
项目是我省林业工程咨询行业首次在省外开展的同类型林业咨询项目。由于地域差异,森林资源量测算方法、林下种养殖特点、社会稳定因素等与我省差异较大,采用的经营措施对我省同类项目属首创。
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高。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运营模式,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还本付息。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获银行贷款2.60亿元,占总投资72.57%,贷款额度较高。
2、培育方式设计难度大
本项目经营总面积43843亩,主要树种有侧柏、滇柏、华山松、湿地松、杉木、麻栎、丝栗栲、青冈、喜树等;树种龄组包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名录》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的有关要求,选用了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红豆杉、枫香作为补植树种,确定了2个培育方式,14种培育模型的储备林经营新模式。
培育方式 |
培育模型(珍贵大径级用材林) | ||||||
现有林 改培 |
柏木+ 枫香 |
马尾松+ 桢楠 |
杉木+ 红豆杉 |
柳杉+ 红豆杉 |
白栎+ 桢楠 |
青冈等硬阔+桢楠 |
枫香等软阔+红豆杉 |
中幼龄林 抚育 |
柏木 |
马尾松 |
杉木 |
柳杉 |
白栎 |
青冈 等硬阔 |
枫香 等软阔 |
3、林下经济建设方案比选过程复杂
林下经济建设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银行还贷能力,所以要选择经济效益好、稳定性高、技术成熟的品种,如林下鸡养殖、林下蜜蜂养殖、林下牛羊养殖、方竹笋培育、林下种草、林下食用菌、林茶、林粮等。
经过对国际和国内市场趋势、目标市场、当地产量及需求分析,以及稳定性、风险因素等综合考虑,最终选择方竹笋培育。方竹笋是正安县特色产业,原生竹林资源丰富,种植历史经验雄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木材产量测算难度极大
逐年估算木材生长量和木材产量是本项目的又一难点,我省开展西南林区生长量和木材产量测算经验不足,对材积表、优势树种生长率预测、龄组划分办法、经济林分类标准等当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不熟,这就要求编制组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方法,准确测算出木材年生长量和木材产量。
5、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部,有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原为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遵义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直到2020年3月3日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项目在保证经营者利益的前提下,通过集体林地流转、林木收储,在增加当地收入的同时,雇佣当地居民参与项目,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使业主和土地及林木经营者从项目中获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生态致富。
6、落实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
项目营造和培育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推广良种良法、实行定向培育,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构建以木材储备为主,功能多样、效益综合的森林资源储备体系。
项目采用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方法,对自然和社会状况、利益相关方意见、基层组织态度、媒体舆情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能引发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0.27,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项目建设意义重大,社会影响深远,实现了可持续经营。
7、经济效益评价合理客观
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敏感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项目财务效益较好,投资利润率6.47%,投资回收期15.43年(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8.47%,财务净现值(基准收益率8%)1789.31万元。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投资回收期适当,抗风险能力强,清偿能力可靠,经济效益可观,项目财务可行。
三、获奖情况
荣获2022年度吉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