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一个早上,于文臣被白鹅声声欢歌叫醒,上万只白鹅涌出养殖大棚,来到山上的空地撒起欢儿来;大棚内,白花花的鹅蛋散落在地上,煞是喜人。
“今天早上又捡了700多个鹅蛋!”于文臣的爱人将鹅蛋装箱装车,开始挨个市场去送鹅蛋了。
今年53岁的于文臣是蛟河市红旗造林林场工人。随着国家天然林采伐政策的改变,林业系统开始鼓励职工发展副业。2019年,经过考察,于文臣决定养鹅。当年秋天,于文臣在天北镇兴隆川村购置了畜牧养殖用地,建起了4栋养殖大棚。每个大棚占地近500平方米,可以容纳约3000只鹅。
一开始,于文臣购买了2000只后备种鹅,想着孵化种鹅和出售种蛋。可是种鹅只能卖给孵化场,销售面不宽,两年下来,他赔了四五十万元钱。2022年,看食用鹅蛋销量好,于文臣开始养殖商品蛋鹅,每年购进四五千只鹅雏,发展到了现在的1万多只。到今年产蛋期结束,于文臣不但补齐了亏空还净赚了不少。
“养鹅要吃得了辛苦,要懂得养殖技术,相对其他养殖业来说,我觉得养商品蛋鹅压力能小些。一只蛋鹅的成本相当于60枚鹅蛋的总价。正常情况下,一只鹅一年能产80枚鹅蛋。养鹅还是有账算的,一只鹅的净利润等于20枚鹅蛋+120元钱的淘汰大鹅。”
尽管养鹅收益颇丰,可是于文臣还想着怎么能再提高效益。
鹅粪的处理是个突破口:可把鹅粪直接还田,也可将鹅粪免费送给附近的农户,条件是自己清运。这样一是节省了雇人清粪的支出,二是鹅舍干净了,鹅也少得病,和附近农户实现了互惠互利。
“我今冬打算再盖4个大棚。明年春天买种蛋找孵化场孵化后,自己育雏,留足自己养的,其余的对外销售。首先能把自己买鹅雏的钱赚出来,还能让周边的人就近买到够数的鹅雏。”于文臣望着鹅群,眼神里满怀的希望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跟着他养鹅的3户人家。
天北镇新丰村祝满财就是其中的一户。看到于文臣养鹅赚钱了,祝满财把本来打算养牛的圈舍用来养了大鹅。“今年6月份,我买了3000只鹅雏,效果不错,明年打算再增加一些。”祝满财说,养鹅遇到了技术难题,就跟于文臣探讨。
“现在,鹅蛋主要销往吉林市、蛟河市和敦化市。”于文臣说,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天北鹅蛋能占据吉林市鹅蛋市场50%的份额。(李春红)
--------------------------------------
初审:张吉春 复审:程莹 终审:郑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