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的夏天,是颇有些意境的。
当太阳从长白山的背后爬上来,先照见的不是城里黑白灰风格的精秀美与淡素雅,而是城外那一道鸭绿江。江水清得很,在夏天里更是活泼,它从上游奔来,穿过两岸青山,流到集安这一段,便也放慢了脚步,似乎也要仔细看看这座小城。
天刚亮,集安早市上便有了动静。卖豆腐的老王、卖山菜的李嫂、卖打糕的朴师傅……游客们大抵还在旅馆里酣睡,他们不知道,集安最地道的早市已经开始喧嚣起来。六七点钟在睡眼惺忪中醒来,三三俩俩来到早市,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味蕾大开。有一位北京回来的摄影家朋友,为了拍集安早市的热闹,特意凌晨四点就蹲在街角,直到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才欣然而去。
待到日头高挂,吃饱喝足,他们多半先去好太王碑,那是高句丽时期留下的古物,上头刻着些古老的文字,像一群跳舞的符号。导游举着小旗,嘴里念叨着"公元414年……"之类的数字,游客们便肃然起敬……其实那碑上的故事,除了当地学者,本地人倒很少去探究,任凭那千年的历史默默矗立。
午后的阳光毒得很。这时候,聪明的游客会来到江边避暑,吹着丝丝江风,让人似乎也不再热的烦躁。站在亲水平台就能看见对岸的山峦。老金是个黑瘦的中年人,偶尔带着他心爱的望远镜来江边揽客挣点儿茶水钱。老金不爱说话,但若是有游客问起对岸的事,他的眼睛就会亮起来,讲些他年轻时号称“浪里白条”的旧事——当然,这些故事的真假,就无人知晓了。
傍晚时分,江边就热闹了。伴随着有节奏的乐曲,一大群叔叔阿姨会不约而同的聚在这里跳起优美的广场舞,就像华尔兹舞会一样,会引得很多遛弯健身的人驻足观看,孩子们跑来跑去穿插其间。这时的烤肉店、火盆街也都会坐满了游客,他们在谈笑风声中推杯换盏,相互品评着旅途的奇闻乐事,以及集安的热情与感动。
我曾见过一对上海来的老夫妇,坐在江边的长椅上,从黄昏一直待到夜幕低垂。老太太说,这里的晚霞比她年轻时在黄浦江边看到的还要红。老先生不说话,只是握着她的手,看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江面之上。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集安下雨了,小城会因为雨而安静下来。雨幕中的集安显得格外古老,那些高句丽时期的石墓、城墙,在雨水的冲刷下愈发沧桑。本地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天气,他们穿着雨靴,打着伞,照常生活。街路上的行人依旧行色匆匆,放学的铃声也依然准时响起。
夏天的集安绝不仅仅只属于集安人。但集安人知道,自己更喜欢的还有那些不被外人知晓的时节。(刘翔宇)
--------------------------------------
初审:战玉民 复审:程莹 终审:孙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