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态文明>林苑文学

龙湾印象

1、那年游峨眉山,听有高人说观山览水有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物境,第二境界是心境,第三境界是禅境。人们对三个境界的领悟,越深入便越不同。物境之所得,众人基本一致;反映到心境,则千差万别。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心境,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心境。把心境讲出来,付诸文字,更是五花八门;达到禅境时,已是天人合一,心境升华为意念,为魂,为魄,简直说都说不出来了。慧能和尚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游山览水的三境界,其实是心路的三波折,走到最高领略最美。

龙湾就是最具三境界的地方。对着物境,不由人不肃然起敬;产生心境,不由人不吟诗弄赋;走入禅境,不由人不抛弃闹市的喧嚣,脱胎换骨,净化灵魂。人走入自然,是个打破原有平衡的过程。一丘一壑,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实现。而三角龙湾则需要千军万马。单身一人面对绝壁深潭,水的绿,山的奇,渊的诡谲,林的凶险,强大的气场一下子就会掏空人的杂念,把人压缩成为一个躯壳。你就会觉得自己不过是一株小树一棵小草,没有多么高大。因此,领悟龙湾最好的方式是独行,如果你有足够的胆量的话。

龙湾有浓缩的美。春天姗姗不来,秋天急急而至——在时间上它被浓缩了;狰狞绝壁,石峰突兀,像个钢浇铁铸的汉子,没有一丝赘肉——在形象上它被浓缩了;一潭碧水,只要是醒着(冬天是在梦中了),它就柔情蜜意的绿着,仿佛经过千百年阳光的照射,深潭里只剩下春光的汁液,可是忍不住捧起一把的时候,手中是清澈的一掬,绿仍留在潭中——在色彩上它被浓缩了。

浓缩便是精华。

穿林寻物,美在原始;劈波斩浪,美在振奋;临巅极目,美在高远。龙湾的美,在于有形,更在于无形。这一点很多人都论述过了。

2、我对龙湾的印象,始于民间传说。很小的时候,听说龙湾岸边有个辘轳,搅着很粗很长的铁链,锁着一条蛟龙。搅动辘轳,晴空骤变,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未知总让人觉得神秘。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夏天,我和好友骑着自行车,从朝阳镇出发,

经过大半天的跋涉,来到一个叫大地河的小村子。大地河就在三角龙湾的旁边。看龙湾第一眼,我就像被电流击中。寂静有时比霹雳更加骇人。偌大的山林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深不可测的潭水就在脚下,传说中的铁链子在哪里?我们怯生生地走到潭边,心里又怕又爱,时时提防有一条龙突然间“呼喇喇”地从某个地方飞了出来。来到潭边,忽然看到一座小房子,里面坐着个喂鱼的老人。这老人成了我们的主心骨,我们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了。

坐在潭边,低头垂眉向着水面,就已经什么都看到了: 如古代勇士般屹立的悬崖峭壁、参天古木和蝉翼般流动的云,变幻不定的光线相映成趣。没有动,太显古板;没有静,太显浮躁。有动有静,龙湾就有了生命。在水中看到的都是幻影,真实却站在一旁。风从潭对面走来,潭面的涟漪,像是仙子轻舞般的凌波。雨在后面相跟着,姗姗翩翩,水面争相跳珠,是仙子一时纵情,折断了项下的珠串——如此美丽的风雨,为我平生仅见。喧嚣的闹市中无法寻觅的彻心彻骨的宁静,此时此刻走进了我的心田。忽然觉得这是一剂救死扶伤的良药,把人从浑浊中拯救出来。老子对天人的关系做了精辟的概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于自然,浅表的,低级的是欣赏;而深入的,高级的是敬畏。山水无言,悟透了便能脱胎换骨;风月有意,读懂了才能心闲意定。

3、山水间最不宜做的事情便是比较。西湖的妩媚,长江的磅礴,海南岛的多姿,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三角龙湾是有性格的一片山水。它的性格就是威武刚毅。有一次我陪同通化电视台的记者来龙湾采访,有个记者问我,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的是哪个美女?我问她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她说面对美景,不能不想到美人。她想到的是美女,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些人。王凤阁、赵尚志、杨靖宇……无数有名和无名的抗日英雄。龙湾曾经是抗联战士活动的地方。我曾见过很多关于抗联的图画。画面上的战士威武雄壮,奋不顾身地与日寇战斗。我心目中的抗联战士跟他们画的不一样。那些战士瘦骨嶙峋,因为消瘦,眼睛显得很大,颧骨突出,面色漆黑如铁。又黑又浓的胡须参差不齐,那是用刺刀修整过的。粗糙的大手,关节像是松树的疤结,这双大手紧握着大刀,刀刃或许已经钝掉了。身上的棉衣被荆棘划开,棉花飞掉了,破洞里塞着乌拉草。脚上绑着草绳,免得鞋底脱落掉。他们双眸喷火,铁骨铮铮。屹立时像龙湾的峭壁,冲锋时像一团风暴。这些战士浑身上下都充满吓不倒,打不垮,压不弯的龙湾精神。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种精神,就是龙湾的性格吧?

来过三角龙湾的人都知道,三角龙湾不是一处孤立的风景,附近还有大龙湾,二龙湾,旱龙湾,东龙湾,南龙湾等一系列明珠。有奔流不息的吊水湖瀑布,龙湾堡芍药园和辉南之巅四方顶。这些景色都朋友般的伴陪着三角龙湾。清风摸得着,白云看得见,我们的心装得下。如今的三角龙湾早已不再筚路蓝缕,他容光焕发,呈现新风新貌。草木有灵,山水有性。北宋名画家兼山水画理论家郭熙有一段著名的话:“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闹世的喧嚣只能生浊;而明幽的山水让人心清。

我学识不够,虽然游龙湾多次,总达不到禅境。但心境还是有的。曾写过的一首关于三角龙湾的新韵诗能表明我的心态: 应是重开五彩云,斑斓可忆又霜林。临溪曵杖听高士,对月吹箫看美人。掬水幽风常在意,环崖秀色尽倾心。灵禽已去空山在,钓雪消磨到早春。

吟哦再三,我给它起个名字就叫《龙湾印象》。(范世强)


------------------------------------

初审:常宇  复审:程莹  终审:孙金生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