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家乡四湖林场被评为“全国最美林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下,家乡正依托森林资源打造富有东北文化特色的旅游元素,农家大火炕就是其一了。
说起大火炕,就想起当年我们“湖光山色凯旋队”带着任务到四湖林场,采集农家大火炕的那些花絮。
“真热乎!到家了!”
呼呼啦啦……占半个屋子的大火炕上一下子就挤满了嘻嘻哈哈抢位儿的大孩子们。热炕头上,有太多太多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80后:“小时候,大冬天放学回到家书包炕上一扔,首先是钻进热炕头小被儿窝里暖和冰凉的脚丫,然后就趴在被窝里写作业……” 70后:“最难忘小时候淘气蹦塌炕,挨一顿胖揍的冏事……现在住楼了,平房也卖了,火炕成了回不去的记忆!”我也是70后,与队友们不同的是:大火炕仍然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见证着成长。
1973年,父亲拖家带口来到这里,那时林区住户家家是平房,企业建设砖木结构住宅不足1500平方米。我家及邻居都是自建的木克楞抹泥的简易住宅。不管砖木的还是简易的住宅,但家家都有占半个屋子的大火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母及邻居们家家都是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工作,烧火做饭养家,只有天黑到伸手不见五指时,父母才能拖着疲惫上炕休息,大热炕就像万能的理疗仪,再疲惫的身躯只要沉沉地睡上一宿,第二天疲惫全消,又生龙活虎般。
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小镇里似乎也没有太好的搭火炕师傅,家家烧火做饭烟熏火燎是常态,尤其春天风向不定或夏天气压高时,火烧到一半炕洞里的浓烟滚滚倒流,只能憋着气用盖帘子猛煽火,憋到快窒息就一个箭步冲到室外,大口大口喘息,烟呛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一通猛咳恨不得把肺子都咳出来,大人孩子就这样轮流接力,硬生生把烟顶出去才算罢了。倒烟的日子吃顿饭睡个热炕真是不容易!回想那物质匮乏年代,生活苦中作乐!
要说炕,靠近锅台那边叫炕头,也是炕最热的地方,俺家炕头专属于爸爸。与炕相匹配的还有在炕梢的棚顶及墙面上吊起一个木架子,外面拉上一个布帘儿,就叫做被架子了。小时候没什么玩的,除了打闹就是东西屋门后、炕上、地下捉迷藏,我们都有爬到被架子上藏猫呼的经历,记忆里被架子上杂七杂八的衣物总是被我们藏猫呼拱得乱糟糟的样子,家里要是来了山东亲戚炕上住不下,小孩就要睡被架子了。最早对炕的记忆是托儿所里,一大帮孩子被关在有围栏的大炕上。记得有次哥哥感冒了,临上托儿所时,妈妈把他抱上炕沿,将我的棉线围脖严严实实地围在哥哥脸上,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干脆爬上炕沿掂起脚狠狠地在哥哥鼻子上咬了一口,就这样我打小就多了一个“小辣椒”的外号,邻里间也这样叫开了。
邻居王大爷与我家比邻而居,放学写完作业最常去的就是上面王大爷家。王大爷家五个孩子,与我半大般的三个孩子最玩得来,感觉他家最多的就是小画本,或单个剧本或连续剧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趴在王大爷家炕上看那年代灵活灵现的手绘版的小画本儿,有时看着看着就会有蹦跳的小影子,急呼:跳蚤!快抓!接下来就是一通混乱,大多时候是抓不到那小米粒般黑黑的小生灵。去王大爷家玩,最怕带回家跳蚤,晚上一个炕上的家人就遭了秧,第二天,浑身是小包包,奇痒无比又无可奈何,苦不堪言!
王大爷家为什么会有跳蚤?是他家炕暖和?还是因为炕面铺草席容易藏身呢?那时我家炕面是纤维板的。
我家前后左右邻居都是饥荒年代出来闯东北的山东人,所以邻里间有唠不完的嗑儿。邻居相大娘就是百事通的传播小喇叭,当地有点儿啥新鲜事儿,我家都是她传播来的。除了三餐做饭时间,相大娘没事儿就是走街窜巷走哪唠哪,这家窜窜那家坐坐,东山一百户没有她不熟悉的。我家她天天得走一趟甚至好几趟,不来像少了什么,做什么好吃的捂着端着拿来时甚至还烫嘴。东北人待客最热情的方式就是把客人让上炕,坐在热炕头上唠嗑儿。相大娘到我家就如同在自家一样,坐着唠累了就躺着唠,有时困了索性就来一小觉儿,现在想想那邻里间的感情,不亚于亲人了。那困难年代一年只洗二三回澡,换洗的内衣也少,不生虱子的人家基本没有吧?相大娘在我家炕上一边唠嗑一边挠痒,她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上的虱子格外多,索性就翻开衣服抓虱子,双手大拇指甲相对一按一按的,能听到小小的“咔吧咔吧”声,她甚至就把虱子皮舔嘴里吃了,少年的我看着眉头紧锁,满心惊愕,但不影响与相大娘间的亲切感。那兴打麻将牌的年头,精神头儿十足的相大娘与妈妈就坐在炕上打牌,时常玩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我跟着身后去关大门,感受着因年轻出力过多的既瘦小又骡锅背的相大娘边小跑边爽心哈哈笑……输赢不过3元2元的满足感。
直到1995年,娘家才住上了砖瓦房,我也随之出嫁了。简易老住宅轮番几个租户后终于闲置成了杂物贮放处,但娘家老宅子大火炕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结婚时婆家婚房也是砖瓦平房,住的还是火炕。东北结婚有炕上“坐福”的习俗,婆家将新婚被褥铺在炕上,被褥下放把小斧子,撒些花生,寓意生活美满幸福,早生贵子。洞房“坐福”还有一说呢,夫妻谁抢先坐在斧头上谁就福气多多。我结婚的斧头被爱人抢先坐了。但婚后,家的热炕头一直是我的。一年后,宝贝女儿如期降生。听说小儿怕捂不怕冻。月子正值隆冬,我将女儿放在炕梢的冷窗跟儿,她不老实的小手和小鼻子总是冰凉凉的,但白天晚上都睡得极香,省心又健康。
在我的梦里,女儿不曾长大过,仿佛我的人生也自女儿降生就逆袭了。记得女儿七个月刚会爬的时候,我把叠得高高的被褥放在炕中央,“喵喵.……”让女儿顺着声音找,刚开始她绕被画圈爬,几圈之后,她突然间会辨别方向,机灵灵地屁股一调顺声爬行。初为人母开心又惊奇。女儿刚刚会走的时候,正流行动物毛皮钥匙挂件儿。一天,哥哥回家习惯性地将摩托车钥匙放在炕头边上,我和妈妈一个炕头一个炕梢,正喜乐引逗女儿走步,突发奇想,我淘气地将挂件儿塞到女儿开裆裤里,不足70公分高的女儿,生楞楞地给加上了30公分长的尾巴,趔趔趄趄、来来回回地从炕头走到炕尾儿,我和妈妈前仰后合的笑声此起彼伏,直至妈妈笑得脸色变得红紫时,我才立即拔掉小尾巴。爱的结晶、希望的种子变成无限的能量内核滋养着我和家人,惊喜不断……
还记得女儿四岁那年的“五一”七天长假,我应单位安排,开始了“鸭妈妈一家采果子”的童话剪纸工程。整整四天我没有出屋,炕上地下地画着刻着。女儿跟着腚后也是炕上地下,整整四天玩着边角余料。自那以后,女儿随意画几笔,就会呈现出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绘画天赋凸显。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坐炕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机械制造的电视专题片儿,“欣欣——”我连喊多声也干扰不到她的专注力。后再遇该专题片的重播,同样专注!4岁小女孩怎么会对机械制造如此专注?她的兴趣取向令我深感迷惑。再后来她闲暇喜欢拆卸小机械闹表、小手表.....七岁时,火炕上,女儿躺在我的臂弯里,随意给她讲了开国领袖毛泽东,讲一代代国家主席,她郑重其事地来了句“妈妈,我长大争当第四代国家领导人吧?”“不你的年龄不够。”“那就第七代吧。”心想这小女孩子野心真不小啊!小学三年级,她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画作参赛而获奖;13岁铅笔画出120×80cm的《八骏图》,一匹匹骏马或奔或跃,或长嘶或低鸣,千姿百态释放着力量,显现了小女孩卓然不群的气度和志气。女儿说“只要一坐到画板前就激情满怀”。做为父母以及全家人鼎力支持。大学,她走上了211名校“环境与设计”的专业之路,她说:“理想是当中国一流的设计师”。带着梦想,在艺术的道路上,女儿多次参加教育部的专题会议,在国际和全国平台也多次荣获奖项,并刚刚完成了“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研究生毕业典礼,她感慨地说:“请看护好激情和理想!”下一步,她将心怀祖国大好河山,心中有大任,奔向世界大舞台,以世界大格局,继续深造中西美育文化,旨在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争做一名对中国未来教育有所贡献的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同样是东北大火炕上培育出来的人,我们一代代在这莽莽的长白山原始森林,肥沃的黑土地庇护与滋养下,演绎着不一样的人生。
“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我来说那可是既轻松又极其容易的事,沿公路不管是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自行车骑上半小时,在深邃的原始森林边,我撒野的所有欲望都会得到满足。我正蓄积着“胸有丘壑笔底烟云”的书画能量,早在2017年,大火炕上诞生我的《和谐》画作,荣获国家林业局“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放眼绿水青山创作活动三等奖。躺在大火炕上,我有满心的欢喜,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佳作诞生。
依山傍水,家有一亩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爸爸实现了并享受着这样的理想生活。空闲时,不苟言笑的爸爸习惯性地躺在炕头上,或是琢磨着书法或是背着棋谱,退休前后他棋艺都保持了第四名的记录。爱人第一次突然到访我家时,以找爸爸下象棋为借口,棋盘炕上一摆,炕上对坐下棋2个多小时,就这样翁婿间轻易建立起了象棋对弈的默契感。一晃我们结婚也27年了,一碰面就得下棋也持续了27年,翁婿下棋的瘾头还发生过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有年冬天,哥哥去外地送货,翁婿俩一大早去给哥哥看厂子,除了吃饭时间,一直坐在炕上下棋,真有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不罢休的那股劲儿。第二天听妈妈说:“你爸爸真能,昨天下了16个小时的棋,晚上回来发现屁股被热炕烙出了好几个水泡。”相信只有咱这山沟沟里会发生这样的奇闻异事了。好友:“记忆最深的就是翁婿恨不得占满炕下象棋,时而争时而让、忘年交般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大火炕承载着我的成长和幸福,更成了家的代名词。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被授予“生态小镇”的露水河有三分之二的家庭都住上了楼房,取代大火炕的是电热炕,但每到停止供暖的倒春寒时段,浑身从里向外的似乎怎么也暖不过来的透心凉,纵使钻在有电热炕的被窝里也还是念念不忘平房的大火炕那瞬间透彻骨髓和心窝的暖,走亲窜友再也少有“来上炕”宾至如归的感觉了,那暖也就成了大多数家乡人回不去的温暖记忆了。
岁月悠悠,大木头绊子烧的热乎乎的火炕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见证了林业的发展和历程,火炕上长大的孩子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发挥着光和热,火炕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初审:鞠序东 复审:程莹 终审:郑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