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态文明>林苑文学

辉发古城

站在我家的村西头,向东望,即可看见远处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辉发山。它位于辉南县城朝阳镇东北17.5公里处。

辉发山西濒辉发河,山势陡峭,踞险而立,呈东南西北走向,山体全长340米,海拔256米,高出辉发河面40余米,犹如一只猛虎横卧于辉发平原大地之上。著名的辉发古城就坐落在辉发山顶和山下的平台上。

从景区大门进入,缓缓走上辉发山,古城遗迹隐约可见。在苍松翠柏之间,沿着曾经城中的小路徜徉,让人浮想联翩。一座气势恢宏、规模壮观的古代女真王城似乎正在穿越历史的尘烟,渐行渐近地浮现在眼前。

《辉南县志》记载:古城由内城、中城、外城组成。内城的城墙全部建在山巅,按山势走向,利用自然山险建筑而成,周长596米,墙高2米,底宽3米,顶宽1米。人工墙下的悬崖峭壁高达30多米,十分陡峻,无法攀登。城门2处,一处在北墙的中部,一处在东墙的中部。门址宽5米,可由内城通往中城和外城。中城的北墙西段仍旧利用辉发山的山险,其余城墙建筑在平地上。周长892米,残高1-3米,顶宽2-3米,城门有东、北2处,门址宽12米。外城城墙由辉发山东南端起,一起环绕到山的西北端止,地势较中城稍低,城墙残高1-2米,底宽8米,顶宽2米,周长1884米。城门有北、东2处,门址宽10米。外城东墙外由人工引黄泥河水修成护城河,形成辉发城四面环水,一山突兀的易守难攻之势。三道城墙都是用黄土夹砂石夯筑而成,每层厚约1020厘米,夯窝密集,非常坚固。

辉发古城的建筑充分利用了山势险峻的优势,凭借辉发河、黄泥河为天然屏障,内、中、外三道城墙层层设防,三城遥相呼应,环环相扣,充分显示出了古人建城的高超技艺。

上小学时,我们每年都会去一次辉发山。学校组织的春游地点就在那里。春游是除运动会以外,学校组织的最隆重的集体活动了。

从学校到辉发山大约有4公里,途经供销社、东胜村、阚家街,这一段路程,我们得走近一个半小时。

跨过辉发河大桥就到了辉发山的北部山脚下。稍作休息后,一个小冲锋就争先恐后地爬到山顶了。

那时的我们,只对这座山上埋藏的宝藏老师事先把写有铅笔”“橡皮”“作业本等字样的纸条藏在山上的各个角落感兴趣。至于这座山上的古城,古城里的历史,以及历史里的故事,我们一概不知。也对此没有兴趣。

小学毕业30年的时候,我们曾组织过一次同学聚会,又去了一趟辉发山。野餐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谈起了我们与这座山的故事。

辉发古城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这座古城里,也曾发生过许多历史性的大事件。

辉发古城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的夫余统治该地域时期,高句丽、渤海、辽、金、元、明、后金均曾沿用。明朝的时候形成了内、中、外三城。

16世纪初叶,海西女真不断受到蒙古诸部的侵扰,逐渐沿松花江向南迁移。从星古力到王机经过九代辗转迁徙,到达辉发河流域。王机征服了原辉发河流域的辉发诸部后建立了新的辉发部落。《清太祖高皇帝实录》(1686年)记载:王机招服辉发诸部,于辉发河边扈尔奇山,筑城居之,因名辉发国。” 扈尔奇山就是现在的辉发山。辉发城就成为了辉发国的王城。

王机死后,辉发部的内部开展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争夺。王机之孙拜音达里串通死党,杀掉了其七位叔叔及家眷,并对不满于他的族人进行了清洗,登上了贝勒的宝座,自立为辉发国主。从此辉发部落开始走向衰败。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年九月九日,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大军,经过6天行军到达辉发城下。拜音达里不甘势弱,领军迎战,终因寡不敌众,被努尔哈赤的军队击败,拜音达里父子被杀,辉发国灭亡。《清史》记载:太祖即于九月九日率兵往伐其国,十四日兵到,即时克之,杀拜音达里父子,屠其兵招抚其民,遂班师,辉发国从此灭。

辉发国灭亡后,努尔哈赤将辉发部的部族强行迁至建州(辽宁新宾),又从建州分拨1000户到原辉发属地种田,辉发地域成为建州的后方粮草基地。同时派兵看守辉发城。后金建立以后,建州满族南迁,从天命年间开始,辉发一带成为皇家围场。

努尔哈赤为进一步加强与蒙古科尔沁部莽古思贝勒的政治联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决定了皇太极和莽古思贝勒女儿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的姑姑)的婚事。六月初,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扈尔奇山城(辉发古城),在此杀猪宰羊准备成婚大礼。六月十日,皇太极和哲哲在辉发山城举办了隆重的结婚仪式。时年,皇太极23岁,哲哲16岁。对此,史料有明确记载。《满文老档》太祖皇帝一函三册:六月初十日,科尔沁莽古斯贝勒送女与大英明汗之子四贝勒为妻,四贝勒前往迎亲,会于辉发国呼尔奇山地方,遂大宴成婚。

清朝多位皇帝亲临辉发山,凭吊辉发古城。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圣祖玄烨率随从一行从京城出发,于冬十月卯,上行围,射殪二虎,其一虎,隔涧射之,穿其肋。丁未,上行围,枪殪二熊。是日,驻跸辉发。圣祖玄烨触生情写下了《行围辉发诗》:铁马金戈百战时,戎衣辛苦首开基。榻边鼾睡声先定,始布中原一著棋。垣塘遗址尚山坳,略地平城辟土茅。荡涤尘沙真不易,仰思遗烈驻云霄。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高宗弘历东巡,亲临辉发古城。《清实录》记载:丙寅(105日)上行围,阅辉发城,是日驻跸辉发城西大营。西大营为辉发古城西北的月牙台,此处因乾隆皇帝驻跸而得名为点将台,现在团林镇东北。乾隆此行写下了《辉发故城怀古》:昔辉发贝勒拜音达里,持两端于我朝及叶赫之间,屡背姻盟,因山筑城,凡三层以自固,我太祖一举平之,今经其城,仰神威之如昨,励慎于无疆。天教草昧起英雄,开创艰难自大东。铲削蓬蒿基景运,驰驱险阻立丰功。谕盟徒恃营三窟,不战惟劳举一戎。荒堵秋风怀昔日,钦承统绪凛予衷。之后,又写下了《登辉发故城再赋》:辉发河东巍峨峰,云是当年征战处。拜音达里扰王帅,筑城三遭守险固。质臣取还婚弗娶,潜与叶赫通盟屡。患在肘腋弗剪除,堂堂大业何由树。我师神武真天人,一时龙虎风云附。师兴五日破坚城,歼魁诱胁为臣庶。即今旗籍那拉氏,百年世禄被恩遇。我来仰烈忆草创,抚迹应亲揽艰巨。威呼双桨渡溪河,彼岸侯马乱流渡。苇聚蔽骑披胄过,其下浸谣尽沮洳。山从人面起巍峨,仰首不见天密栌。策骑迳寻历其巅,雉堞久坏蔓草护。故老无能为我言,敬观缔造披实录。徒见山高水深慨,怀哉久安长治故。从臣谓我今日劳,较昔如何莫轻语。此后,辉发城不断有皇亲贵族到此拜谒。及至咸丰年间,清王朝国力衰退,内忧外患,朝廷无暇顾及东巡谒陵祭祖等事,辉发城从此冷落,再无皇族前往。

建国之后,文物部门多次对辉发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发掘。

1957年,在进行文物调查时首次发现辉发遗址。

2006年,辉发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

2010年第一次考古挖掘,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灶址、灰坑等。

2013年第二次考古挖掘,最终确认辉发古城始建于明代。

到现在,辉发古城出土了金帽顶、砖瓦等建筑构件、铜器、铁马蹬等铁器和五彩瓷罐、青花瓷罐、白地斗彩花碗、五彩罐、青花盘、三彩瓷、黑釉等瓷器,城址内还出土了耳环、银饰片、石臼、铁刀、叉、箭镞等大量文物2479件。

在对辉发古城发掘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开发保护力度。出台了《辉发古城旅游规划》,推动辉发城址旅游区建设,发展满族民俗风情游,打造辉发城址旅游品牌。如今,在辉南大地上,辉发文化、火山文化、民俗文化交汇融合,霸王鞭舞、辉发满族剪纸艺术、辉发传统扒鹅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拂去历史的风尘,现在的辉发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辉南县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女真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古代城镇的韵味和魅力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审:常宇  复审:程莹  终审:郑金广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