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大雨如泼,断断续续地下了足有一个月,多时不见阳光,湿漉漉的空气里透着稠密的水分,人的皮肤也难得清爽,整个天色显得含糊、暧昧,连带着人的情绪也恹恹的。
进入“三伏”天以后,天空突然干净了。日头却一天比一天暴戾起来,阳光如利剑一般戳在脸上,连最能吃苦耐劳的老农都要把黑红的肩头用一块披布遮掩起来,以免灼伤。这时候不免想起雨天的好处来:阴暗的潮湿并不难捱,有点油腻的阴凉里至少使得人还能存些诗意。晴天以后,天空里白蓝相间,天地之间顿时清晰无比,所有物件的轮廓也都锋芒毕露,一目了然地有些刺眼。天气预报气温达到摄氏35度,午后看完预报的人们带着近乎绝望的神情,要么就是回家吹风扇,要么三五一群,找一片拥挤狭窄的荫影坐下,摇起小扇子试图把酷暑赶走。
满身流汗的我突然想起石道河镇境内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没有酷暑,只有清风;没有蚊虫,只有蝴蝶;没有燥热,只有潺潺溪流……向阳沟。
拿出手机邀上三两个好友,沿石道河到四方顶旅游沿线上行到三岔永安厂左转进入佛堂沟屯的乡村路,未到达佛堂沟屯,地势变狭,进入向阳沟的路上,迎面山上树木茂密,河岸两边的山几近靠拢,留下一条狭窄的河床,河水自上游奔流而下。向阳沟的河水仿佛是一条丝带飘在大山之间。河岸的一侧有零星的废弃房屋,车行其中,左右是绿树葱葱。百花的芳香飘荡在你的鼻孔里,走过一个小桥,地势变得平坦起来,溪流也温柔许多,路两边是几十年的杂木林,串串的绿核桃悬挂在树枝上,杨树、水曲柳、核桃树擎起硕大的树冠,遮挡着火红的太阳,留下一路荫凉。找一块平整的石头,脱去羁绊的鞋袜,双脚浸入水中,感受着夏日的凉爽,时而挑起脚尖,激起串串水花;时而双足并用,扑通扑通敲打水面,体验儿时嬉水的欢乐。
沿河而上,路两边到处停放着小汽车、摩托车。一棵大树,一片树林,整条河边都是夏日里的乐园。中年人带着父母,年轻夫妇带着子女,青少年带着伙伴,成群结队来到这里,有的坐在林荫下看着来往的行人,有的坐在河边喝着冰过的啤酒,有的在林荫下系着吊床睡在上面晃来晃去,几个小朋友悄悄的在水边轻轻地掀开一个个小石头,搜寻着蝲蛄和花泥鳅。一对中年夫妇带着老人和小孩,在河边的一片沙泥上铺上塑料布,旁边支着烤串炉、河里冰着啤酒,两个幼儿在水边蹒跚嬉水,看这架势是准备全天候这样生活啊!
山间小溪,溪在林中行,清凉、清澈,溪水漫过脚踝,阵阵凉意传遍全身,身在林水之间,真不知山外有夏!几位大哥拿着网在河里捞鱼抓蝲蛄,几位大嫂忙碌着摘菜、剥玉米、切肉,旁边的钢精锅“突突突”冒着热气和香气。
溪流自上而下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床里红、绿、黄的石头,根据专家鉴定这些是品质不好的松花石。行走在遮天蔽日的林中,登上一块大石,石头之上,青苔柔柔的,赤脚踏上去胜过豪华地毯;几只大马莲蝴蝶翩翩飞起又落下,聚集在一起仿佛在悄悄地说“这里好凉快!”害怕惊扰了蝴蝶,我们继续前行找到另一块石头,借着凉意用扑克玩起了刨幺,没有蚊虫的滋扰,没有热浪侵袭,几轮戏耍,不知不觉太阳偏西,山里冷了起来,寒气渐生,我们才意犹未尽步出向阳沟。
回看向阳沟,因山口狭窄,阻挡了外来的气流,山里植被茂盛,山势陡峭,由于山顶和山脚气压差的原因,形成内部小气候,加上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受外界影响小,所以夏季格外凉爽,是真正的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