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态文明>林苑文学

夏游吊水壶瀑布

吊水壶瀑布位于大龙湾东南侧约3.5公里处。发源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的响水河流经于此,因火山运动导致河床段跌,形成高约4米、宽约13米的瀑布,水泻如练,滚珠落玉,恰似一把硕大的水壶悬于林间,故当地人称其为“吊水壶”。

响水河源于地下2600余米,终年流淌,常温7℃,是具备长白山矿泉水优良品质的低矿化度偏硅酸优质矿泉水,夏季清凉刺骨,这里的两条瀑布发源于靖宇县的暖水河,暖水河穿过山谷,奔向金龙顶子,突出的水流犹如一幅银白色的画卷铺展在悬崖上,在陡坎处形成两叠瀑布,一叠宽12米,落差3米,另一叠宽8米,落差分别为5米和6米。湍急的流水冲撞着巨石奔腾而下,向远方驶去,然后变成汩汩的溪水,两边是原始森林百年的大青杨,高大冷杉群,亭亭的白桦林。此水从悬崖上飞下犹如白龙入水,远观银瀑如飞帘挂碧,白练当空,近看垂珠溅玉,如烟如雾,使人自然想起“十丈悬流千堆雪”和“疑似银河落九天”等诗句。吊水壶瀑布四季不断,隔林百米即可听见淙淙的流水声,盛夏山上和瀑布处的温差相差8度左右。夏日里四处飞溅的浪花忽而白如积雪,柔情飘逸;忽而五色缤纷,如飞虹流莹。冬天水雾的晶体在树上形成雾淞,林中处处玉树银花,给火山景观带来勃勃生机。

吊水壶景区沿线全长2380米,分上下两段布局规划,全程建有栈道和12座结构各异的木桥。四处青山环绕,谷中溪水潺潺,极为个性化的地貌构造和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使其景色别具一格。

萨满图腾林是进入吊水壶景区第一个景点,萨满图腾柱和女真树鼓将人们的情致引入远古文明。“萨满”一词是女真语,意思是指巫师一类的人,据说他们有将人的意志转达给神灵,又能将神灵的旨意传递给人的本领。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的女真、匈奴、契丹,近代的满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习俗。萨满教在过去传布的区域相当广阔,远至北亚、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萨满图腾林一共有15根图腾柱,上面雕刻的神像形态各不相同,因为萨满教是原始的多神教,是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所形成的一种多神崇拜。满族人信仰的神灵很多,但是萨满教没有庙宇和神祠,也没有专职的掌教和祭主等神职人员。信奉此教的人们,在族人中自发形成一位“察玛”,主管每次祭祀天地、山神、土地和祭祖、许愿等重大活动。神灵则多用木雕或绘画的形式体现。图腾代表的神分别为:长白山主(满语音超哈占爷)、方位女神(和硕赫赫)、父亲神(乌伸阔马发)、母亲神(佛朵妈妈)、蘑菇神(森车妈妈)、多乳妈妈(那丹忽荤妈妈)、雪神(芒你恩都哩)、绣花女神(伊尔哈格格)、金神(爱新恩都哩)以及堂子神、蛇神、鹰神、豹神等。

女真树鼓,古代满族人进山需要祭祀用的。比如进山挖参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大概为:“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等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然后每人用木棰敲击树鼓三下。

由瀑布下游溯流而上,首先是一座木拱桥——娱桥。桥下的溪水中有几百条虹鳟鱼尽情戏游。从戏鳟桥上过去,沿着栈道向里走300米有一片山坳,集中分布着21口“火山井”。浑圆的井口突出地表,直径最大的不过1.5米,深度均在2-3米之间。井壁是坚硬的熔岩,若仔细观察,井壁上有着完整的纹理。每个火山井底部都存有大量木炭,井壁上的纹理,就象树皮一样。它是怎样形成的?有关专家指出:金龙顶子山在喷发时期,呈液态的岩浆流在地表流动,极短的时间里流过山脚的这片谷地,这里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很多参天大树被岩浆流包裹,迅速燃烧炭化,形成“火山井”的奇观。

瀑布周围树木密布,树种繁多,唯有数十棵柳树聚集一处,每株高达30多米,且笔直挺拔,犹如穿天杨一般,毫无柳树之婀娜。这种树叫旱柳,在龙岗山脉上很少见,尤其是高达30多米的旱柳,更加少有了。

吊水壶主瀑布平整方正,好象经过人工雕琢了一样,主瀑布西侧的石崖中又冲出了一个瀑布,形成了奇妙的母子瀑。上游300米内,水平如镜,展示给游人的是一幅山水林间的静止画卷,流经到此,突然间溪水腾空折转,飞流直下,击水覆石,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具有声、色、形的综合美。两叠瀑布犹如一把大水壶吊在森林峡谷中间,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吊水壶瀑布”,虽然它不是那么宏伟,没有那气势磅礴的壮观,但站在瀑布面前,还是为之震撼不已。吊水壶瀑布真象一位林间美女隐藏在密林深处,当人们掀开她的面纱时,就会被她的美丽所倾倒。因此它格外为游人所爱恋,被称之为“北方九寨沟”。(孙庆江)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