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娃娃和槐大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扈尔奇山(今辉发山)上长满了各种高大的树木,一片葱茏。每当早晨雾气蒙蒙的时候,在山下影影绰绰的总能看到山顶上有一个戴着红肚兜的小孩玩耍。身后站着一个彪形大汉。太阳升高雾气退尽后小孩玩耍的地方变成了一棵绿荫如伞的大槐树,树下长着一棵绿叶红花的人参。人们知道红肚兜的小孩就是人参娃娃变的。为了采到这棵娃娃参,很多人都上过扈尔奇山。可是到了山顶后,怎么也不见了大槐树,更找不到人参。到了山下一看,槐树和人参还是清清楚楚地长在那里。久而久之,人们都说这棵人参已经成为宝货了,槐大哥是保护人参娃娃的,没有福气的人是不会找到它的。如果谁有福气,能先找到槐树大哥,就能得到人参娃娃。一直到现在,谁也没有在辉发山上发现槐树,人参娃娃和槐大哥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槐是吉祥和祥瑞的象征
槐树在周时期就被赋予了象征吉祥的特性,《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人,无益者距之。”《春秋纬·说题辞》载:“槐木者,虚星之精。”均说明槐树具有神异的色彩。《汉书·五行志》记载:“昭帝建始四年,山阴社中大槐树,吏人伐断,其夜复自立如故。”可见,槐树神奇异常。古代人种槐除了取荫之外,就在于讨吉兆,寄期冀。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说明槐树象征吉祥的寓意。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在中国诗歌中提及槐花的诗句很多,多借以表达一种悲凉和愁思,唐代罗邺曾有一首诗名为《槐花》,全文为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
槐树为古代官职的代名词
槐树在古代则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周礼·秋官》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注云:“槐之盲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中药槐花始见于五代时期《日华子诸家本草》,至今1000多年的历史了。槐树当中属于中药的是花及花蕾,花朵就是“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日常中可以当茶饮用、槐菊茶、大黄槐花蜜饮、马齿苋槐花粥、地榆槐花蜜饮,也可以做槐花粥以及槐花清蒸鱼。在农村,槐花可入药,有去毒之效。花蕾摘下晾干就可以泡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有着很好的疗效。同时,槐花也有软化血管、止血等功效。国人自古就有吃槐树花的历史了,既可炒着吃,也可制作槐花饼。在北方地区,有蒸食槐花和包槐花包子的习惯。
周末休息,采点槐树花,让妈妈做点辉发美食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
槐树(豆科槐属乔木)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荚果俗称“槐米”,是一种中药。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供建筑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种子均可入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