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未知憧憬高,恨无劲翅上天瞧。
少年不惧山深远,古树难拦步履骄。
只欲攀登冲极越,志瞻仙境览凌霄。
四方顶阔平风雪,一塔观云万里遥。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提到一个“四方顶子山”,这山很高,登上这座高山之巅,可以望见附近三个县的县境,辉南、靖宇、磐石,于是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向往着有一天能够亲自登上四方顶子,看一看辉南县的最高峰上,都有什么样的树木和花草,那么高的山上有没有神仙住在那里?于是在后来慢慢长大的日子里,便会时不时地向四方顶子的方向遥望,每每会看见那座高山的半山腰和山顶上有白色的云雾缭绕,有时几乎看不清山的形状了,只能隐约看见山上有二层台阶。这种情景被我们当地人称为“山戴帽”。晴好的天气时,还能看见山的平顶上有一座铁塔屹立在云朵下面。那座铁塔是林业部门用来护林防火的瞭望塔。
后来我才知道,四方顶山海拔1233米,是长白山脉的一个分支,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石道河镇(当时叫做石道河公社)境内,因其山巅呈四方形平台而得名。
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落后,道路也非常简单且绕远,想在一天之内去登山并走回家来,是做不到的。于是,这个登顶的向往就被搁浅了。我就在向往中慢慢度过十几个年头。直到高中毕业那年,我用假期做工挣来的钱买了一辆崭新的“白云牌”加重自行车,才又激起我去登四方顶的愿望,那一年我十八岁。
有了交通工具,我便按捺不住去攀登四方顶的激情,于是,在那一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便约了我的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用背包背着大煎饼、干豆腐、辣椒酱、大葱和黄瓜等快餐食品,从家乡石道河镇出发了,约有15公里的路程,我们只用了1个小时就到达了四方顶子山下,用带来的镰刀砍了一些树棵子把上了锁的自行车遮盖好,确保不被外人发现(主要是怕自行车丢了),就背上背包开始登山。这座大山,确实是山高林密,尽是原始森林,灌木丛几乎密不透风,如果走唯一的一条上山的大路(这路可以走马车),是要盘山而上的,登山的速度会慢许多,在当时登到山顶需要五六个小时,这样等到了山顶,就没有多少时间游玩了,我们的计划是当天要赶回家的,于是,经过商议,我们大家决定不走大路,直接沿着山坡爬上山顶,这样走的路程可以减少一大半。但要攀登陡峭的山坡,会比较费力。在大约8点半钟的时候,随着我一声令下:“上山”,我们一行六人开始了攀登四方顶的登山行动。我们穿过密林,披荆斩棘,一边聊着天儿,一边向上爬,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终于在中午12点的时候到达了山顶。
到达山顶之后,我们有些惊讶。没想到的是,这山顶上并不全是森林,眼前是稀疏的几棵大树和一大片绿色的草坪。此时的我们异常的兴奋,我们高声的喊着“四方顶子,我们来了———”。我们欢欣鼓舞,跳跃嬉戏,撒欢似的在草坪上一连翻了好些个跟头。遗憾的是,那个时代,家家都不富裕,我们几个人都没有照相机,所以当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刚爬完山大家又累又饿,于是我们决定先吃饭。放下背包,拿出大煎饼、干豆腐、辣椒酱、大葱、黄瓜等美食,开始了简单的野餐。我们用饭盒到泉眼处接上一盒甘甜的山泉水,边吃边喝边说笑,十几分钟就填饱了肚子,然后开始登铁塔了,我们一个挨着一个,手脚并用沿着陡立的铁梯,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几分钟后,我们相继爬上塔顶,向下望去,下面的人就像一个黑点,由于铁塔是钢架结构,山顶的风又大,我们站在塔顶的不到两平方米的铁板平台上,随风而动,晃晃悠悠的,令人害怕。胆小的不敢在上面待着,便急急忙忙地爬下梯子返回地面。胆子大的就站在上面炫耀自己的登高能力,嗷嗷大喊:“天老爷,你在哪儿?”这上面真的很好玩,不过确实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山峦和村落,还有弯曲的公路,说是能看到三个县境,但我是真的分不清那个地方是分界线,那座山是靖宇县的,那座山又是磐石县的。只是感到很兴奋,很快活,很开心,很惬意!也感到很满足。满足了从小就向往这座大山的愿望。这才叫一个“高”啊!真的是:伸手摘云云不住,抬头望远远无边。此山无岭岭为我,我上余蓝蓝是天。
我们五个人,有两人不敢在铁塔上面待着,因为铁塔在风中摇晃的厉害,所以上来之后就匆忙的下去了,剩下我们三个人都只在塔顶上坐着,实在是因为站着太危险了,真好似:危塔高千尺,随风荡百纤。登天堪做路,扶雨把星牵。我们三个人一直待了有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的从铁塔上爬下来。之后,我们便开始在平顶上探险,四处走走,看看这高山之巅都有些什么奇珍异宝,看看会不会真的遇见神仙。经过约两个多小时的溜达和探秘,除了满山遍野的大石头,就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林下一片片绿草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看到最多的还是“婆婆丁”花,真可谓是“遍地黄花”分外香啊。
在我们那次登顶时,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倒木,偶尔会遇见一两个而已。我们走遍山顶也没有遇到神仙,但却遇见不少上山的人,有放牛的,有放羊的,有采山菜的,也有特意来登山游玩的。到处都有人们走过的痕迹。但我们很难知道在我们之前走过这里的人是谁,更是很难想象这世上是否还有无人登过的大山。
我后来又多次去登四方顶子,每次去都会发现有新的枯树和倒木,因为向往四方顶子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座山逐渐的出了名,当他远近闻名的时候,向往它的人们就越来越多,登山的路就越来越宽阔和便捷,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这座山的践踏也就越来越频繁,于是它的“枯木天堂”之名,也便实至名归了。
山,是伟大的,给人类以丰富的资源;山,是高尚的,给万千生物以庇护,使之获得安全之感;山是公平的,它不拒绝世上任何动物来获取能量;山,是无私的,他把自己的丰富物产贡献给人类和动植物,从不向人类和动植物们索取;山,是壮丽的,用它的伟岸和雄壮给人类以无限的风光。
我崇拜你我家乡的四方顶子山,你是我们辉南人的骄傲!(刘昭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