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直属单位>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示公告

栾胜宽副厅长在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栾胜宽副厅长在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动员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抓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是树木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我省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省份,在林木种质资源培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境内的长白山,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生物物种过渡区,并由于海拔的变化,形成明显的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复杂的立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种苗培育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投资8亿多元,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37万公顷、5个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2个树种3万多公顷母树林基地,促进了128个国营苗圃和1100多个民营苗圃健康发展,共审定通过省级林木新品种155个,全省年产林木良种15万公斤、优良穗条1亿支。去年全省有10家种苗生产单位被列入国家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单位,今年我省又被列为国家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建设试点省份,将有31个市县的种苗质量检验机构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全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培育工作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林木种苗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加快全省生态建设步伐、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年以来,我们对林木种质资源状况掌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保护和培育措施不够到位,造成生物物种遗传资源严重流失,甚至一些物种资源已处于濒危状况。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新形势下,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而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科学保护、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只有通过开展全面普查,弄清资源现状与动态,我们才能有的放失地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开发林木种质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气力,精心组织,全面启动并认真做好这次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资源,为制定种质资源长期保护与利用规划、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促进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明确目标任务,认真抓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从今年开始到2012年底结束,大致可以分为调查准备、野外调查和成果编制三个阶段。为切实做好这次普查工作,前段时间,厅里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了《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和《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方法》(讨论稿)。这两个文件是我们开展这次普查的主要依据,会上发给大家。希望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抓好组织实施。关于普查工作的详细内容和一些细节问题,文件中已明确规定,一会儿少众站长还将作具体讲解,我就不多讲了。这里仅强调三个问题,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一是要明确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要求,这次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别、数量与分布,掌握保护与利用现状相关信息,分析与评价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现状,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林木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动态,完成对全省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提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制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及操作细则,完成资料收集、外业调查,进行内业整理和林木种质资源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提供我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成果,建立省、市、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建议。

二是要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所谓兼顾全面,就是要按照要求,对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和植物园、树木园、物种园等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属、种、数量和分布及群体信息、生长情况,林木良种基地、试验林等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林木品种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引进树种、品种来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相关的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详细情况,做出准确记载。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重点区段,突出重点种质资源。从我省林木资源分布看,普查工作的重点在东部林区,林区重点在天然林,天然林的重点在远离居民点不同立地条件区段,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本次普查的重点区段。各调查单位要集中力量,重点搞好对这些区位的调查。同时,要从利用价值、功能作用、特殊用途着手,将我省特有物种、珍稀物种、濒危物种作为普查的重点,下大气力细致工作,全面摸清这些物种资源的现状,摸清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依据。

三是要保证普查工作质量。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在我省尚属首次。这次普查工作质量如何,事关我省林木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推进林业经济强省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努力在提高普查工作标准和质量上下功夫。今年省厅将组织有关人员赴省外考察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方法,从而使这次普查工作做到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普查方法先进,可操作性强。各调查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普查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三、强化措施,确保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调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普查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强力推动,抓好落实。

一要成立领导组织。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厅党组多次专门例会进行研究,并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刘建华总工师为副组长,厅种苗站、计划处、财务处、资源处、保护处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总体协调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厅种苗站,具体负责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组织实施等项日常工作。各级林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抓好本区域的普查工作。各市(州)林业局除了要做好本市区的普查工作外,还要负责协调所属县(市、区)林业局完成全区普查工作任务。吉林森工集团、延边州林业管局和各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本次普查工作的重点,务必要加大领导力度,充分发挥本单位的人才优势,千方百计完成普查任务,确保普查质量。

二要组建高素质的普查队伍。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性强、作业分散、条件艰苦、工作量大,组建高素质的普查队伍是搞好普查工作的根本。各地要根据普查任务,抽调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员组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队。9个市(州)林业局、森工集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要成立调查中队,各县(市、区)林业(管)局要成立调查小队,专门从事普查的内外业工作。考虑到这项工作技术性较强,省厅将这次普查结果的整理、汇总、编制、上报工作交给了省调查规划院,普查中规划院将派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参加并指导重点普查单位的工作,希望各单位给予全力配合,并为规划院的同志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要突出抓好技术培训。为提高普查队员的整体素质,省厅将组织统一培训,为每个普查单位培训1—2名技术骨干。吉林森工集团和市州林业局也要采取灵活方式,对普查队员实行全员培训,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

三要强化对普查工作的督导检查。为及时发现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厅一方面将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聘请部分专家学者,组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顾问组,负责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的制定、咨询、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将随时派出检查督导组,加强对各地普查工作的检查指导。各地一定要严格遵循普查技术规程,环环相扣,有序完成好不同物候期的调查内容,避免调查内容缺项漏项现象发生,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省、市普查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基层普查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通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

四要加大普查资金的筹集管理力度。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和省财政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今年共安排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专项资金100万元。但是由于普查工作面积广、任务量大,目前所需经费缺口仍然很大。下步,省厅将继续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给予更大支持。各地林业部门也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普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为普查工作创造条件,尤其要在仪器和设备等方面保证普查工作需要,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资金重点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上。各地林业部门在资金使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明年在资金分配上,省厅将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普查工作开展较好或实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质量不达标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同志们,种苗是林业的命根,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是林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推动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