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时间:2023-03-05
【形态体征】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初级飞羽羽端和外侧暗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內侧近灰色,以后4枚灰白色,第5枚开始整个初级飞羽全为灰白色,仅端部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端部暗褐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暗褐色后缘。三级飞羽暗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体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白色。雌鸟头和颈黑褐色,头侧、颈侧棕褐色,眼先与嘴基之间有一栗红色近似圆形斑,眼褐色或淡黄色。前颈和喉也为褐色,稍杂以白色斑点;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上体暗褐色,背和两肩羽缘较淡;两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与雄鸟相同。胸淡棕褐色,具淡色羽缘;腹白色,下腹杂以褐色斑;两胁褐色,具白色端斑。
【生活习性】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为低空飞行。
【分布】省内分布于长春、吉林、松原、白城、延边等地区。国内还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