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永吉县林长办 时间:2023-10-30
北大湖镇位于吉林市永吉县西南部,处于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全镇共有2.44万公顷森林资源,林业资源广袤,是永吉县重点林区之一。
近年来,北大湖镇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累计清收还林面积0.54万公顷,面对大片清收回的林地,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成为摆在镇级林长赵英海、张立新心头的最大难题。一方面,随着玉米价格的逐年攀升,不少已经停耕的群众早已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植树造林虽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但毕竟周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经过接连数日的挨家挨户走访、反复与村级林长交流讨论,北大湖镇终于厘清了破解难题的思路,那就是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乡土人才,在草庙子村和桄子沟村大力开展林果小镇建设,这样既解决了林地停耕后的效益问题,又推进了生态体系恢复建设进程。就这样,北大湖镇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打响了消灭荒山攻坚战,誓将光山秃岭变成果园满山!
说干就干,赵英海、张立新等镇级林长组织镇村干部召开林长制工作会议,将目前还林的大趋势、发展林业资源的优势、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给村社群众,组织村级林长带头栽果树、栽榛子、发展苗木……起初村干部是不同意的,赵英海和张立新就一遍一遍的到村干部家、社长家唠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农户算好生态账、经济账,不厌其烦地鼓励他们率先发展林业产业。同时又帮助村里修路、修渠、修桥,用实际行动感化了他们,在镇村两级林长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做通了大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
为了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的积极性,北大湖镇采取“试点先行、大户示范”的方式稳步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确定了草庙子村和桄子沟村为试点村,
以基础较好的金红苹果、新引进发展的平欧大果榛子为突破口先行发展林果经济。部分村民提出种了林业经济作物没有规模、没法销售的顾虑,赵英海林长又组织村班子成立了永吉县林果小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即以村为单位流转林地,整合林地、技术资源,统一经营管理,按照“村集体+种植大户+企业”的模式,以资金、土地、劳动力多种方式入驻到合作社,于是,昔日的荒山秃岭逐渐披上了厚厚的绿装,压满枝头的林果漫山遍野,小小林果,成了群众的“致富果”。
镇级林长张立新介绍,近年来,在历任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北大湖镇已经发展成省内小有名气的“林果小镇”,果树基地已发展到1.2万亩,有金红、龙丰等10多个品种,其中栽种面积最大的为金红苹果,栽种面积近7000亩,亩产1.1万斤左右,每亩产值1.65万元,是玉米的9倍。栽种平欧大果榛子1.5万亩,现已进入丰产期,榛子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产值1.5万元以上,是玉米的8-9倍。
草庙子村林果合作社现有社员148名,开发榛子系列产品,同时以收购村民水果、榛子或者代销的方式,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年底获利进行社员分红,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榛果之乡”,被评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村。
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又创建合作社自主品牌“钱山湾”商标,采取多渠道营销模式销售林果产品,通过开展电商培训,建立村级电商团队,培养多元化销售人才;通过培养乡村主播全力配合驻村书记直播带货、线下批发销售工作;通过建立合作社党员、村民服务队,参与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批发零售的产业链条,促进富农增收。目前,草庙子村已经发展成为北大湖镇“万亩果园”、“万亩榛园”、“千亩药园”的主要基地,年林业经济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带动700户群众(其中贫困户58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万元。在公司技术、管理、服务、销售的扶持下,村集体整合75亩林地作为党员扶贫基地栽植榛子,预计年可收入20万。
随着北大湖林果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吸引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投资。在臻榛庄园平欧大果榛子示范基地,索特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白玉红介绍道,2014年,吉林省索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吉县北大湖镇草庙子村建立了千亩大果榛子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的运营,果树成林并进入盛果期,产量超过了15万斤。目前,臻榛庄园已经形成以基地为核心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带领全省千余户林农从事榛子栽植产业,安排就业500人。
臻榛庄园平欧大果榛子示范基地
今年已经61岁的李端仁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榛子大王”,早年因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导致双腿行动不便,但仍凭借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和不知疲倦的耕耘成为大家眼里的“能人”。正是他引进了榛树栽培,带领整村人靠着种榛子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带头组织成立了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方便村民及时获取苗木购买、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信息。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种植了200多倾榛子树,最低的农户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2022年9月,在首届“了不起的中国农民”盛典上“榛子大王”李端仁捧着全村的希望,第一个走上了央视舞台。
接下来,北大湖镇将随着林长制的走深走实,以打造林果小镇为抓手,坚持“生态创新”,进一步推动生态与产业相融合,真正成为带农致富、保育生态的“绿色银行”(张红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