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 发布时间:2014-07-30
全程代理保服务,林农培训接地气,制度建设抓落实,深入基层办实事。
吉林省通过四措并举,认真谋划,把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组织开展的“林业站服务年”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善站群关系,服务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汇集了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正能量,在吉林大地唱响发展现代林业主旋律。
全程代理保服务
如何做好服务?
变被动为主动。吉林省基层林业站深化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开展 “一站式”、“全程代理”等服务,为林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得百姓拥护。
辽源市各林业站选派人员到乡镇政务大厅办公,“一站式”办理解决林农后顾之忧。采伐审批等事宜由林业站站长办理审批流程,之后把批件送到林农手中,达到“全程代理”。公主岭市24个乡镇林业站统一在所在乡镇“三资”代理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窗口,规范服务标准,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完善利民便民措施。杨城子林业站更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针对各别农户对林地清收工作意见大,村与农户矛盾突出等特点,通过开展心连心的服务,深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过去,脸难看、事难办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通病。然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林业站服务年”活动中,梨树县林业局不仅在林业总站设立了林业站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在20个乡镇林业站设立了林业服务窗口,而且开展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出门有送声、事后有回声“四声”暖民心活动,使 “一站式”服务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将服务年与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成为吉林省林业站服务年最大的亮点。
林农培训接地气
“接地气、惠民生”,是吉林省开展服务年活动的另一重要抓手。
各地林业工作站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媒体解读、课堂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示范引领多种方式,打造一批文化素养高、具备一定林业生产经营技能的新型林农,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保驾护航。
德惠市林业站深入各乡镇召开培训会,对广大林农进行杨大苗栽培技术、抚育技术规程、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使林农掌握各项技术规程;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为林农进行技术指导,苗木的鉴定,并行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模式,为林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为了做到真正“接地气”,基层林业站的同志一改往日“羞涩”的作风,勇敢走到“台前”。敦化市林业总站不仅大胆做客敦化电视台“民生面对面”栏目,仔细分析和解读林地清收和实施停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及要求,而且举办两期高质量的苗木绿化培育专题讲座训,培训干部群众200人次,确保林农学以致用,培育绿化大苗停耕不减收,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基层群众最渴求的是什么?实用技术。依托服务年活动,吉林省林农培训可谓“遍地开花”。东辽县林业站聘请专家对林农进行榛子、沙棘、刺老芽等栽植技术培训,解决林农在生产和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派出高级工程师对全县13个乡镇的林农开展林地清收还林技术培训,13场培训培训基层技术干部、林农1500人次,发放造林技术小册子3000册,宣传图片1万张。
永吉县林业工作站积极为农户提供产业项目推介,先后组织了唐山豪门园林公司等10个企业参加的林业产业项目推介会,为农户提供中草药、大榛子等产业项目;与吉林省林科院、吉林科技学院等8家科技院校合作,开展红松果林培育、蓝靛果实验基地等12个项目;与北华大学合作,在北大湖镇成立林业科技学校,年培训科技骨干600人次,为林业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桦甸市林业工作总站帮助全市各乡镇农民群众成立林农合作社20个,落实经济林项目35个……
“接地气”接的是林农百姓的渴求与希望;“惠民生”汇集的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正能量。
制度建设抓落实
林业站作为林业部门面向基层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工作的好坏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检验林业部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试金石”和“试验田”。
吉林省在开展服务年活动中,坚持以优质服务、廉洁办事为重点,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要求各(区、县)认真梳理基层林业站的规章制度,对经过实践工作检验有效的,坚持和保留;对不适应基层林业工作形式和要求的,进一步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吉林省林业工作站重点在全省推行了“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林业站服务机制,通过抓长效机制建立,切实提升了基层林业站的服务水平,促进了整个林业系统干部作风的改进。
通化县把林业站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林业站服务年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项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按活动方案要求深入细致地组织讨论和自查自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林业站行业“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四平市林业工作总站在行动上进行“回头看”,定期对活动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对经验进行总结,对不足进行改进,对制度进行了修正。对单位工作人员如何依法履行职责、违规违诺的处理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和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处理,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从制度上堵塞发生问题的漏洞。
辽源市林业工作总站推行“阳光行政”,完善公开制度。在各基层林业站醒目位置悬挂公示栏,宣传基层林业站的性质、职能、任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公布林业站岗位职责、办事程序、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等。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对林业站的各种职能、职责进行公开宣传,确保林业站的各项工作公开透明。
深入基层办实事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基层林业同志办事不活。但是,在开展林业站服务年活动中,不得不为 吉林省服务年“最后一公里”的创意和做法叫好!
在林业站服务年活动开展过程中,吉林省以“转作风、解民忧、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主题,围绕“惠民生、促发展、强保障、解民忧”四个方面,深入林农,立足小事,帮扶实事。
吉林市林业工作总站在帮扶过程中,了解到二道乡兴家村村民姜福龙等困难林农家庭缺少人力、物资、春季造林困难,及时帮助联系车辆运输、无偿提供苗木及造林技术指导,全站职工齐上阵义务帮扶植树;东辽县林业站在造林期间,组织所有工作人员为林农做好春季造林设计,帮助他们购进良种壮苗,并跟踪服务指导;前郭县林业工作总站组成6个督导组,深入包片乡镇以造林绿化、森林保护、产业发展等服务工作为重点,一线检查指导各项服务工作。
老人刘中平,洮南市野马乡平原村五保户,想翻盖家中年久失修的房子可是苦于木料没有着落,想用自家林地里的60棵树做檩子盖房。野马乡林业站的同志了解到这种情况,立即派专人着手帮助刘中平办理了相关采伐手续,垫付了育林费和还林保证金,做了采伐作业设计。仅仅两天时间,刘中平老人就拿到了林木采伐许可证。老人激动地对左邻右舍说:“是林业站帮我盖的大房子呀。”
感人的故事在通化市光华林业站发生。他们先后组织站员为残疾人程明弟出资2000元购买5头小猪,无偿送去一车烧柴和2000株红松苗,义务帮扶造林8亩;为贫困林农子女助学捐资4000元。光华林业站的爱心事迹,在通化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宛如一股暖流在尽情地感动着、流淌着。
由“脸难看、话难听、用语不文明、效率低下”到“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出门有送声、事后有回声”,改变的是林业站的办事方式,提升的是林业系统的整体形象,汇聚的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正能量。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吉林省林业站系统在“林业站服务年”活动开展期间,培训林农3000次,受训人数达1.5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3万余份,接待林农政策咨询2万人次,为林农办实事近千件。
林业站服务年,我们期待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