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9年10月15日)
同志们:
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培训班是经国家林草局党组研究决定举办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批示精神,学习推广泰安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经验,交流总结重点区域疫情防治工作,培训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技术,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今天上午,大家现场考察了3个现场,学习观摩了泰安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刚才,泰安市、南京市、张家界市、桂林市,福建省、重庆市、陕西省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开展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从泰安市等7个单位的经验中得到启迪和借鉴,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从思想观念、重视程度、投入情况、采取措施、治理成效以及潜在风险等方面,查找本省本地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认识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切实提高对加强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防控力度,确保重点区域松林和生态安全。
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做好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于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的严重性,我已多次在不同会议上讲过了,为什么今天还要讲,是因为在日常防治工作中、在今年《2015-2017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履责检查考核当中发现,很多地方还没有引起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今天还要再次进行强调。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治,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被欧洲和地中海植保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以及欧美、亚洲的众多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来,持续呈现扩散蔓延态势,对发生地的松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已成为林业上造成损失最大的有害生物,直接威胁着我国近9亿亩松林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发生范围持续扩大。目前该病害已扩散到全国的18个省、634个县级行政区,比2017年新增217个县级行政区,仅今年1-8月间,各地上报的就达46个。目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最西端已达四川省凉山州,最北端已到辽宁北部多个县区,分布在我国四分之三的国土范围,呈现出点多面广、全域暴发之势。二是资源损失十分严重。松树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40天左右就可死亡,3-5年即可造成整片松林死亡。该病害多年来的持续扩散危害,对我国松林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全国因松材线虫病损失的松树数量累计达数十亿株,累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上千亿元。有些地方还曾出现数万亩成片松林因病枯死的现象。三是危害复杂性增强。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从发生区域来看,已经突破过去科学研究的适生范围,最北端已到辽宁北部区域,突破了传统理论提出的年均气温10℃以下区域不适生的界线;从传播媒介昆虫来看,过去一直认为只有松褐天牛在传播疫情,但在辽宁出现了云杉花墨天牛等传播媒介之后,进一步增加了防治难度;从危害树种来看,已由过去的黑松、马尾松,扩展到油松、红松等几乎所有松树种类,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松材线虫病疫情极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暴发,我国松林资源损失将不可估量。
我国境内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公园等重点区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这些重点区域不仅承载着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和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等多重生态服务价值,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优质生态产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我国大部分重点区域是松林分布区,多数以松为景、以松成名。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持续扩散危害,直接威胁和破坏着重点区域的松林资源。据初步统计,全国现有3个国家公园、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发生松材线虫病,造成区域内松树数量的减少,江西庐山等一些名山胜地的很多古松树因病致死,甚至一些松树景观不复存在;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近百个县级行政区发生疫情,松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2017年以来,泰山、黄山、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发现疫情,迎客松、凤凰松、姊妹松、武陵松等名松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的潜在风险极高。寄主、传播媒介、病原是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三个必备条件。在寄主方面,据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松树种类都有可能感染松材线虫病;在传播媒介方面,松褐天牛和云杉花墨天牛的分布地遍及全国31个省份。在病原传入途径方面,松材线虫病一方面可借助媒介昆虫从重点区域外向区域内自然扩散,另一方面可通过人为调运带疫松木制成的电缆盘、光缆盘、包装材料等,将疫情传入区域内,这一方式是造成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当前,随着我国重点区域的交通、电力、通讯、旅游设施等建设的加快,电缆盘、光缆盘、包装材料等调入重点区域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疫情传入区域的风险必然增大,区域内的松林保护任务将十分艰巨。目前,我国境内分布有松树的重点区域都具备了疫情发生条件,若松材线虫被携带到重点区域内,必然会造成疫情的发生。
其次,破坏重点区域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重点区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活的文物,体现着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例如,泰山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黄山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庐山、岳麓山等风景名胜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九华山、峨嵋山等风景名胜区是重要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圣地;韶山、井冈山等风景名胜区是著名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重点区域都分布着大量的松林资源,拥有着众多的古松名树,一旦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历史文化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将愧对后人,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三,损害重点区域的国际形象。重点区域景观雄伟壮丽,既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也是展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自信的重要平台,更是全球共有的宝贵遗产。截至目前,我国的九寨沟、张家界、梵净山等13个重点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肯定。普陀山等在境外都有重要影响,是联结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重要途径。这些地区如果做不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不但损坏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壮美景观,更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第四,影响重点区域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重点区域生物种类多、特有程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优质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分布在重点区域内的众多自然景观是自然形态与审美形态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心旷神怡、飞扬激越、虔诚敬畏、轻松愉悦等心理感受,不仅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为全社会提供了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在乡村振兴、增加就业、脱贫致富、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任由松材线虫病扩散危害,必然会破坏这些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影响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重点区域既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财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地要从保护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重点区域疫情防治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预防和治理工作,有效保护区域内的松林资源安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和文化财富。
二、认真学习泰安市疫情防治的做法和经验,更加坚定保护好重点区域松林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自古以来,泰山就被认为是发育万物的神山和圣山,象征着社稷稳定、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是历代帝王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名人雅士抒情赞颂的名山,在政治、文化、旅游、宗教以及国际影响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杜甫名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传颂了上千年,树立了泰山郁郁葱葱的形象;京剧《沙家浜》中“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将泰山傲然独立和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形象做了生动的诠释;“责任重于泰山”代表着泰山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份量;泰山“姊妹松”等四大奇观以“蒙太奇”手法剪接后集中在第五套人民币的背景上;“望人松”更是以其独特的姿态成为泰山重要标志之一。今年建国七十周年大庆观礼中,把泰山作为开篇镜头,说明了泰山对于中华民族的地位和形象。
2018年10月,位于泰山风景区西南边缘处的8个小班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813亩,病死树530株,对泰山核心景区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积极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的防治经验。
(一)提高政治站位,解决“为什么防”的思想问题。加强保护泰山松林资源安全的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全市各级政府领导和林业干部职工做好疫情防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泰山价值有多高,保护责任就有多大”的思想自觉,将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来抓,提出三年拔除疫区的工作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区域联防”的防治模式,并把松材线虫病防控作为一个单项指标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全力保障资金投入,在一年内筹集落实防治资金达到2200多万元。
(二)严格落实防治责任,解决“谁来防”的组织问题。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的泰山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防控”的原则,建立了管委会、管理区、工队、包片负责人的四级包保责任制,以及市级、泰山景区和管理区三个层面的监督机制,构建了组织领导、技术支撑、疫情除治、检疫监测和监督检查五大体系,实施了“体制内处分、体制外处罚”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压实了防治责任。
(三)坚持科学施策,解决“怎么除”的方法问题。不仅集中清理了发生小班的病死松树,还对泰山风景区内未发生小班的枯死、濒死松树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的松树全部实施了山场就地粉碎、烧毁处理,对松树伐桩全部采用防逸钢丝网罩处理。组建了枯死树排查、检查督导和检查验收等专业队伍,借助精准定位和二维码技术,对疫木进行可追溯管理,确保了除治质量和疫木不流失。突出古树名木保护,对景区内7.9万株松树进行打孔注药,防止感染松材线虫病。
(四)加强整体布局,解决“如何控”的策略问题。出台了《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为疫情预防和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强化检疫执法,在泰山及其周边区域设立了22个检疫检查站,在进山口加设通关复查,采取禁止松类植物及其制品进入景区、木质电(光)缆盘更换成铁质电(光)缆盘方可进入景区等措施,严防死守,从根本上消除疫情入侵危害的风险。
(五)加强监测普查,解决“怎样早发现”的途径问题。落实护林员疫情监测责任,形成人工地面网格化疫情监测网络。拓宽疫情监测途径,引入了无人机、卫星遥感手段,对全市36万多亩松林实施春秋两季普查全覆盖监测,构建了天空地相结合的立体监测模式,建立了“三查三报”制度,确保疫情早发现、早除治。
泰安市松材线虫病经过一年的防治,没有发现新的疫情,没有出现扩散迹象,相信大家通过今天上午的考察,体会到了泰安市疫情防治实实在在的成效。泰安市疫情防治实践和取得成效证明,只要责任到位、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工作做实做细,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治”和“控”的问题。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病,松树要死亡,对已感染的松树来讲是不可“治”的,但泰安市疫情防治经验和交流发言单位介绍的情况告诉我们,对于一片松林来讲,松材线虫病是可“控”的,发现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得不到控制,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除治,疫情是可防可控的。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治”和“控”的问题,这既是近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些地方必须吸取的一条基本教训。
我国松材线虫病多年防治的实践同样证明了松材线虫病可防可治。据统计,近10年全国拔除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86个。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通过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疫情仍处在景区边缘地带。特别是我国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的江苏省,通过近40年努力,其境内的南京中山陵、苏州虎丘等10多个风景名胜区的松林特质景观未遭受毁灭性破坏。刚才南京市的同志详细介绍了中山陵疫情防治情况,中山陵是我国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地方,目前仍保存着35%以上的松林,被国外林业同行称为“奇迹”。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从疫区管理、疫情除治、监测调查、检疫执法、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全面安排部署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并将松材线虫病列为国家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要求全面加大防治力度。今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等内容,要求系统性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松材线虫病是国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是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意见的出台为做好重点区域疫情防治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治,减少疫情危害损失,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减缓了疫情扩散危害的速度。
相比于一般区域,重点区域得到各级政府的更多重视,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更多关注,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具有预防和治理疫情的诸多优势条件。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下定决心,做实做细疫情防治各个环节的工作,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重点区域松林资源是可以得到很好保护的。
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世界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六项原则”。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绿水青山、保障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快、破坏性强、防治难度大,要做好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防治的成效。
(一)必须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要求,坚决担当起维护好重点区域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他强调“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松树是很多重点区域的先锋树种,生长在土壤贫瘠、立地困难的区域,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南部、西部的一些以石质地质条件为主的地区,分布的主要树种都是松树,发挥着国土绿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景观构建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受到松材线虫病侵袭,植被很难恢复,生态环境就会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我们必须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强化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全面加强疫情防治工作。
(二)必须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的要求,坚决遏制重点区域疫情多发、频发的严峻态势。底线思维蕴含着前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积极防御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告诫全党要树立底线思维,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既是优良传统的时代传承,又是直面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各重点区域保护与发展的底线就是要有效保障各类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与稳定。这些区域的松林,特别是大量保存的古松名树,既是千百年来的生态积淀,也是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当地的财富,也是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财富。保护好这些资源,我们必须树立好思维底线,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勇于担当作为,真正把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做实做好,把重点区域疫情多发、频发的严峻态势遏制住、控制好。
(三)必须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思维的要求,坚决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治法规化制度化进程。法治思维是将法律、制度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深刻阐述了严格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我局按照中央的部署制定了《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各地要认真执行,切实把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推进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源头控疫机制、发现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着力破解防治工作存在的责任落实难、疫情扩散快、防治成效低的难题。
(四)必须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思维的要求,坚决编织起重点区域疫情防控网络。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要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松材线虫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检疫封锁、监测预报、疫情除治三管齐下,更需要区域间的密切配合、联防联治。防治松材线虫病是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责任,既需要财政、发改等部门大力支持,公路、铁路、民航、电力、电信、邮电等部门通力协作,也需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科学决策、技术推广、科技创新等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从防治的整体性、系统性及疫情发生危害的自然规律出发,统筹考虑松材线虫病防治涉及的各要素,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疫情对重点区域松林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科学思维方法,还必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照初心使命,全面检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和履责担当上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抓好整改落实。通过近一年的调研,我认为当前急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疫情不当回事。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林业的两大灾害。一些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森林火灾的重视程度远远强于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没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将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对疫情防治工作不重视。二是疫木处置不到位,心存侥幸。自2018年以来,国家林草局相继出台了《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确定了更加严格科学管用的基本思路、防治要求和防治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加工利用疫木的思想,认为把疫木粉碎、削片或烧毁了很可惜,损失很大,是不是可以在做好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利用。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不符合当前的国情和林情。正因为存在加工利用不会造成疫木流失,以及别的地方发生疫情自己所在地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导致了目前疫情在一些地方不但没有控制还在继续扩大。三是整体防控不到位,松紧不一。一方面是有些地方紧有些地方松。有些地方积极开展疫情除治,加强疫情阻截,严防疫情发生危害,但有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疫情除治不力,疫木管理不严,或者认为别的地方发生了与我无关,没有采取联防联治等有效预防措施防止疫情传入。另一方面是一些防治环节紧一些防治环节松。松材线虫病除治是整个一系列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都可能造成疫情扩散,都可能造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前功尽弃。再者是有时候紧有时候松。松材线虫病除治有显著的季节性,但一些地方存在疫木集中除治的时候抓得紧,其他时间放任不管,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此外还有内紧外松。松材线虫病防治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仅仅是林业部门做好了疫情监测、山场除治等工作,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的防治责任没有到位,调运、使用带疫松木质电(光)缆盘、木质包装得不到有效制止,还是会造成疫情传播扩散。同时,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科技支撑不足仍是困扰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四、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重点区域疫情预防和除治工作
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是包括松林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的蕴藏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关系到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和优美生态环境的营建。加强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保护重点区域松林资源、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国办《意见》为主线,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落实防治责任为抓手,以健全法规制度为保障,以做好检疫阻截和监测普查为重点,科学分析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力抓好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为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强国土生态安全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重点区域疫情防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定不移地增强防治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决心和可防可治的信心,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采取更加管用可行措施,全面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的防治思路,严格执行疫区松科植物只能进行除治性采伐,原则上不进行皆伐,以及疫木处理能力和监管能力决定采伐量等要求,加强疫木清理的监管,按时保质地完成病死(濒死、枯死)松木除治性采伐任务;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严格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治策略,严格执行疫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措施,加强疫木源头管理,严禁疫木运出疫区,停止疫木板材加工,真正管住源头,严防疫木流失;坚定不移地执行监测报告制度,严格落实监测责任,优化监测手段,构建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平台,有效制止监测不及时及迟报瞒报行为;坚定不移地坚持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严格开展疫情防治督办、追责工作,加大对疫情发现不及时、疫情除治不力、疫木监管不严、不按规定报告疫情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围绕以上防治要求,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防控责任落实。各地要紧紧围绕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林草局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好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所在地各级政府的防治主体责任、林业主管部门的部门责任、森防机构的专业技术责任、区域内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探索构建更加严厉管用的长效防治责任制度体系。要针对重点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出台更加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履,失责必究。今年6月,我局印发了《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下步将根据该办法规定,重点开展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办,对预防不力、发现不及时、迟报瞒报疫情、疫木监管不严、疫情持续扩散等情形进行严肃追责。目前,《2015-2017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检查考核工作已经结束,我局正在启动下一轮责任书的签订,将进一步加大防治责任的落实力度和追责力度。
(二)着力提高重点区域疫情防控能力。一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本高、投入大,必须在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下,才能取得成效。各地要充分保障重点区域疫情预防和治理资金,并根据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具有旅游等收入的重点区域,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疫情的预防和治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为契机,开展重点区域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经协调国家发改委,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支持重点区域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请各省(区、市)抓紧编制和申报项目,尽快纳入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三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这次机构改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编制和人员出现了新的变化,总的来讲是减少了,特别是对县级防治检疫机构可能影响更大一些。不管机构职能、人员编制怎么变化,保护重点区域松树资源安全的职责不能变。各地要尽快适应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新形势新变化,稳定机构队伍,强化防治责任,理顺工作机制,找准工作定位,打开工作局面,确保重点区域疫情防控的正常开展。
(三)全面加大疫情除治力度。一是从战略层面实施疫情防控。发生疫情的重点区域要将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拔除疫情。要结合重点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管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不仅要制定年度方案,还要制定总体方案,提出防治目标、任务、措施和有关工作部署。建立防治方案省市两级审查制度和专家评估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严格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治思路,确保防治方案的科学可行。二是严格疫情限期拔除制度。重点区域新发疫情必须做到当年发现、当年实现无疫情,2-3年拔除疫情,绝不能久拖不决,把攻坚战拖成持久战。三是强化疫木清理。要将重点区域及其周边的病死、枯死、濒死松树全部纳入清理范围,建立更加严密的疫木源头监管制度,确保采伐疫木全部进行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严防疫木运出山场,严禁加工制作板材。四是做实做细除治工作。要认真规范实施疫情冬春集中除治制度,从严从细做好疫木伐除、枝桠清除、伐桩处理等工作。要高度重视重点区域内大松、古松、名松的保护,严格按照适用条件选取药剂、诱捕、打孔注药等成熟管用的辅助防治措施,杜绝使用不成熟、防效差、疫木流失风险大的防治措施,以及把重点区域当作新防治方法试验地的做法。此外,生态司和林草防治总站要为各地提供国内外科学管用的防治技术的信息和线索,做好引进、推广、宣传等服务工作。
(四)全力抓实疫情监测普查。一是积极优化监测手段。针对重点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加快遥感监测手段的运用,加大无人机遥感监测推广力度,构建地面与空中相结合,部门与社会相结合,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高效监测体系,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提高疫情发现的时效性。二是加强监测责任落实。要将重点区域内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疫情监测第一责任人,明确监测责任,落实监测任务。要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落实护林员巡查、报告松树枯死或异常情况的职责,构建以护林员监测为基础的地面网格化监测平台。三是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疫情信息少报、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发生。对疫情报告不及时的,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五)全方位阻截疫情传播扩散。一是大力推进依法防治。要借鉴黄山市、泰安市出台《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的做法,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制度,并依法依规严格开展疫情防控。二是增强检疫检查站点作用。要充分发挥检疫检查在阻截疫情传播的主导作用,加强重点区域检疫检查站点建设。对已设有木材检查站的可增加检疫检查任务,必要时还可设立检疫检查哨卡,全力加大松木及其制品检疫检查力度,严防死守,努力将疫情阻截在重点区域之外。关于木材检查站,在深化改革,放管服的大背景下,木材检查制度可能会有变化,但这批机构和这支队伍要设法留住,工作重点向林木检疫转移。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林业站撤并转现象突出,各地要积极谋划和强化林业站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这两支基层队伍建设,不仅要明确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能,还要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配备相应设施和装备。三是切实强化检疫执法。重点区域要更加重视涉木企业的检疫监管,增强检疫执法意识和能力,主动出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行为。今年5月,我局在全国部署了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行动,各地要严格按照行动部署,严查调入重点区域的松木及其制品,对查获的疫木及其制品,要倒查调出地疫木调出有关责任人责任,堵住堵死疫情传播漏洞。
(六)积极创新防治机制。一是健全部门协作机制。重点区域所在地政府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部门间协作机制,落实好工信、交通、住建、海关、市场监管、民航、电力、通信、邮政、军队等单位的防治责任。我局近期与国资委进行了沟通,拟联合印发文件,要求电力、通讯等国有企业不得采购带有松木制品的设备。二是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治机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协调推进重点区域与周边市县之间的联防联治,实施疫情的整体预防和治理,有效解决毗邻地区和插花地带防治难的问题。三是严格社会化防治机制。重点区域要提高社会化防治准入门槛,完善招投标制度,将完成“实现无疫情”指标作为社会化防治的验收条件,严防承包公司故意防治不彻底,留尾巴的现象发生。四是推行森林保险机制。可借鉴内蒙古、福建等地实施的森林保险政策,加快推进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纳入森林综合保险体系的进程,提高重点区域防范、控制和分散灾害风险的能力。五是推动建立全民参与机制。要借助传统媒介与新兴传媒,采取设置宣传标牌、印发宣传册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要重点抓紧抓好集体林区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日常宣传,向林农说清楚道理,讲清楚危害性,取得林农对疫情防治、疫木除治的支持和理解。实行“有奖举报”等方式,畅通群众报告疫情、举报违法违规行为渠道,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保护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指针,以林草局有关文件为遵循,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开拓进取、勇于担当、认真履责、扎实工作,全面加强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保护好我国宝贵的松林资源,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