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态文明>林苑文学

雪与火淬炼的东方秘境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天池的晨雾,十六座雪峰如披着银甲的武士,将一汪幽蓝的湖水捧在掌心。长白山不语,却以亿万年的火山岩为纸,以林海松涛为墨,写一部关于敬畏与新生的史诗。这里的每一粒雪、每一块石都藏着自然的密语与文明的基因,在北纬42°的苍穹下,静静流淌成东北大地最动人的脉搏。

在天文峰顶俯瞰天池,才懂得何为“造物之神的调色盘”。湖水是凝固的宝石,正午时泛着靛蓝,似把整片天空揉碎了沉在里面;阴雨天又化作墨绿,倒映着翻涌的云絮,仿佛随时会有巨龙从湖底腾跃。传说天池是仙女的梳妆镜,不慎跌落人间,便有了这2189米海拔的云端之湖。沿栈道下行至瀑布口,68米的水幕从龙门峰与天文峰的裂隙间奔涌而出,撞击在玄武岩上碎成雪浪,轰鸣声响彻山谷——这是松花江的第一声啼哭,裹挟着火山的炽热与冰雪的清冽,向着东北平原奔去。

天池的美是带着野性的。曾见一位摄影老人在寒风中守了三日,只为捕捉云雾散去的瞬间。当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整座湖面突然亮起,像有人在水底点燃了千万盏灯。老人颤抖着按下快门,取景框里,雪峰、云影、波光在刹那间凝成永恒。这一刻忽然明白,天池从不是供人赏玩的风景,而是自然以最磅礴的姿态,与人类进行的一场灵魂对话。

长白山的石头会说话。在讷殷古城遗址,一块刻着女真文的石碑静静卧在雪中,字迹已被岁月磨平,却仍能想见当年部落首领在此祭山的盛况。满族人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意为“长白的大山”,传说创世女神佛库伦曾在此吞下朱果,生下满族始祖布库里雍顺。清康熙帝曾派官员跨越千山万水来此祭祀,如今山脚下的“望祭殿”,石柱上的苔藓,都是见证。

离开长白山那日,又下起了雪。车窗外,林海雪原渐成远景,心中却涌起莫名的眷恋。或许,长白山的魔力正在于此:它让你在仰望雪峰时懂得谦卑,在触摸古木时感受生命,在聆听传说时看见文明。这里没有“征服”,只有“遇见”——遇见自然的磅礴,遇见生命的坚韧,遇见自己内心深处对天地的敬畏。

山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当我们向长白山走去,其实是在向最本真的自己归来。这或许就是神山的启示:唯有懂得敬畏,方能抵达永恒。(王善峰)


--------------------------------------

初审:蒋昭年  复审:程莹  终审:孙金生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
    快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