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态文明>林业好风光>风光专题>雁鸣湖风光

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南麓,东与黑龙江省宁安县相邻,北与黄泥河林业局接壤,西南与敦化市官地镇、额穆镇、黑石乡相连,东南与敦化林业局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11分40秒至128度45分30秒,北纬43度39分20秒至43度51分28秒。保护区总面积为5394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964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4%;缓冲区面积2484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1%;试验区面积944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5%。

  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的划分标准,该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类"类别,"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牡丹江上游湿地及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濒危水禽及东北虎迁移的重要廊道。

  该区属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张广才岭余脉马鹿岭、小岭等由北向南延伸到牡丹江沿岸,其间分布有溪流、谷地及草甸,构成本区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保护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秋短暂、凉爽少雨,夏季温暖、雨量充沛,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4.3摄氏度,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左右。该保护区是吉林省河流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自保护区西端入境,由西向东横贯保护区南部,流经保护区的长度为53公里,流域面积2383.5 hm2,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独特的水系分布与地貌特征使该区内湿地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34目90科212属368种。其中鱼类5目12科34属44种、两栖类2目6科6属12种、爬行类3目4科8属13种、鸟类17目51科129属251种、兽类6目16科34属45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7种,兽类2种、鸟类5种,即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金雕、东北虎、原麝;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2种,兽类7种、鸟类35种,如鸳鸯、花尾榛鸡、黄嘴白鹭、黑熊、棕熊、猞猁等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63目143 科、512属、1460种,其中苔藓植物11目24科35属50种,蕨类植物8目20科35属81种,种子植物44目99科442属1329科(其中裸子植物1目2科6属11种,被子植物43目97科436属1318科)。另外还有地衣植物1目17科27属57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东北红豆杉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红松、水曲柳、黄檗、野大豆、莲、胡桃楸、紫椴和刺五加。

  根据《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分类标准,雁鸣湖保护区的湿地可划分为8种湿地类型,分属于天然与人工两大湿地系统。天然湿地有3大类6种类型: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地、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与草本沼泽;人工湿地有2种类型:即水田和水库。与吉林省湿地类型比较,湿地类型占吉林省的57.5%,是吉林省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据统计,该区湿地面积为18905hm2,占该区总面积的35.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7357hm2,占该区湿地面积的91.8%;人工湿地面积为1548 hm2,占该区湿地面积的8.2%。

  在天然湿地中,面积最大的是森林沼泽,面积为8100 hm2;占天然湿地面积的46.7%;其次是河流湿地,面积为2800 hm2,占天然湿地面积的16.1%;居于第三位的是草本沼泽,面积2450 hm2,占该区天然湿地面积的14.1%;洪泛地面积为1600 hm2,占天然湿地面积的9.2%;灌丛沼泽面积为1545 hm2,占天然湿地面积的8.9%;面积最小的为湖泊湿地,面积为862 hm2,占该区天然湿地的5.0%。

  该区人工湿地以水库为主,面积895 hm2,占该区人工湿地的57.8%,其次为水稻田,面积653 hm2,占该区人工湿地面积的42.2% 。

  森林沼泽以白桦--沼柳--臌囊台草沼泽为主,灌丛沼泽以柴桦--乌拉苔草沼泽和沼柳--尖嘴苔草沼泽为主。草本沼泽以浮毡沼泽,臌囊苔草沼泽,芦苇沼泽和杂类草沼泽为主,浮毡沼泽是该区草本沼泽的主要类型,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有漂筏苔草沼泽,塔头苔草沼泽两种。漂筏苔草沼泽是吉林省最具典型性的沼泽类型,丰富了明水域的异质性,为水鸟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空间条件。由于浮毡的遮盖,降低了"漂筏"下河流水体的温度,为冷水性鱼类的产卵、索饵创造了适宜的水域环境。

  二、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是敦化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了《吉林雁鸣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该保护区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在湿地监测与研究、社区公众教育及杜绝捕捞、砍伐、采挖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确立保护意识,生态建设优先

  雁鸣湖自然保护区是依托敦化市林业局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区内有3个国营林场,辖区内林业用地35717公顷。2000年以前,3个国营林场每年生产商品材7000余立方米,市林业局党委审时度势,站在全市生态建设的高度毅然决定从2000年开始停止采伐,林场职工全部加入了森林管护承包,开始了全面的保护工作。几年来共少采伐天然林木56000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这一区域内宝贵的天然林资源,为保护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结合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加大了保护区的退耕还林力度,几年来,保护区内共完成退耕还林1500公顷、还草300公顷、还湿70公顷,林冠下造林2500公顷。通过上述措施,区内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9.5%提高到2004年的51.8%。生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山比过去绿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

  --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能力建设

  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们本着"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从设置保护区界桩开始逐步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07年建设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购置单双筒望远镜、GPS定位仪、野外巡护摩托车等定位观察设备;购置猎捕工具、多功能采样监测箱等采样设备;-70℃、-20℃冰柜各;样品保温箱;计算机、打印机;防护设备以及必要的设备改造等。2008年保护区进行能力建设,设置保护区界碑界桩;购置野外越野车、巡护摩托车、望远镜、高倍望远镜、对讲机;购置笔记本电脑、传真机;购置标本制作仪器设备、标本陈列设备;购置野外调查工具及设备等。2010年-2011年保护区进行基础设施一期建设,2011年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一期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建保护区管理局综合办公楼,四海店保护站、大山保护站和大沟保护站3处,八棵树管理点、楼上管理点和新房子管理点3处,青沟检查站、大山检查站和丹北检查站3处;新建大沟保护站支道;维修巡护路; 1号桥和鲶鱼岗各建1处观鸟台;确标立界;在1号桥新建保护区大门,大沟保护站建码头;设置围栏,维修防火瞭望塔2座,购置野生动物救护设备;以及配套完善局站址供水、供电、通讯、围栏、场区硬化及绿化等附属设施;配套购置科研宣教、防火监测、办公设备等。

  --鸟类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保护区管理局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保护区内的鸟类观测提供了物质保障。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鸟类繁殖和迁徙季节,起早贪黑在重点区域守候。2006年6月28日早晨在区内小山水库外的西大泡附近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东方白鹳,2008年10月在复兴泡又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黑鹳,黑鹳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目前,国内不足1000只,属濒危物种。两只黑鹳与8只东方白鹳一起,周围有150多只苍鹭,还有上千只野鸭在一起觅食场面相当壮观。2009年10月中旬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时,在保护区辖区的牡丹江岸边发现了十五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一千只。这是在敦化地区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实体,而且数量有15只之多,实为罕见。这说明随着保护区管理力度的加强,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各种水禽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水鸟在此生存、繁衍。上述消息在《延边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以及敦化电视台、吉林都市频道都给予了相应的报道,对提升吉林雁鸣湖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制订和强化法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保护区成立之初,我们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先后派出管理人员到吉林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珲春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本保护区的实际,由敦化市人民政府相继制定了《吉林雁鸣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在保护区重点湿地内禁牧的规定》,以及《保护区内居民十不准》等规范性管理法规和文件,使保护区的管理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几年来,我们依照保护区管理办法,顶住各种压力,成功地拆除了在保护区实验区内投资几十万元非法建造的个体加油站一处,打击各类破坏林地、侵占湿地、乱捕乱杀、乱食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二十余起,释放被囚禁在笼中的野生动物60余只。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与处罚并举的方针,强化综合执法,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报、设置永久性标牌等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建立保护区的意义,争取区内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规范了区内居民的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管理局内部,我们以提高干部职工和执法人员素质为主,实行了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从上到下逐级签订了目标管理合同,使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坚持以法治区,开展扎实有效的保护工作。

  为了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的监测力度,保护局设立专门人员在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常年管护。架设人工生态围栏、修筑巡护公路、实施退耕还林、还湿3000多公顷。目前,保护区已初具规模,进入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关闭
    X
    林业厅政务微信
    X
    林业厅政务微博
    X
    林业厅手机二维码